莫让学生输在习作的起跑线上

2017-09-07 07:55胡新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厚积习作语言

胡新华

三年级,写作训练由第一学段的“写话”转变为“习作”,此时是习作教学的关键期。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差,阅读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直接影响到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习作训练与反馈的不及时、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评价缺少激励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三年级学生习作障碍的重要因素。显然,谁都不愿意让学生输在作文的起跑线上……

一、要指导,更要灵活指导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针对三年级习作的有效指导,应遵循其认知发展规律,重兴趣,重坚持,重鼓励,实现低、中年级写作的过渡。

1.训练要循序渐进。可以继续从说话、写话训练入手,从说到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方式可以多样:词语造句、看图说话、写句子、联想说话、复述课文和讲故事等。适时围绕一个中心说几个相关的词及句子,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我们平时多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让孩子说说动手过程及感受。这样,孩子有内容可说,有事情可写。

2.指导要丰富多彩。为了给三年级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单项描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三年级学生写不具体、写不细致这一普遍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写实或微格素描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积累语言,组织语言,从而形成能力。

3.评价要关注发展。让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人,最基本的方式有“学生主评,教师引导”。一是自我修改,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看自己的习作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等等。二是同学互改,在自己改不下去的时候,可在小组里互相交换改,也可请自己信得过的同学帮助改。三是教师指导,在修改过程中,教师可参与指导,学生有困难,也可随时请老师指导。此外还可通过“教师先评,学生参与”“典型主题,全班补充”“自比自评,发扬优点”的形式进行。讲评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去表彰,让他们具有欢乐感;要经常举行比赛、展览,扩大作文的读者面,让他们锻炼本领,展示才华,欣赏自我,增强写作信心。

二、要仿写,但不唯仿写

由仿到创,是习作教学的必由之路。但是笔者认为,起步阶段的习作训练,不能单一依靠仿写。仿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模仿中感悟方法。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例如写一件物,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阅读与对比:同是一件物品,别人是怎么观察的、从哪些方面写、为什么用这个词,我又怎样写等等。如苏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習作6的《铅笔刨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到例文好在两点:一是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二是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自我介绍,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例文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学到写作技巧。

2.模仿中创新语言。习作要写诚实而富有个性的话。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要求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告知学生作文语言不能老一套,如写高兴就“一蹦三尺高”,写眼睛就“水汪汪”或“炯炯有神”,写着急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些词句不是不好,只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要换角度思考所写的内容,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方式所束缚。

三、要积累,且要多元积累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这是他写作经验的总结。所谓厚积,就是要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这是写好文章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厚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积累。通过广泛阅读,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在班内设了一个小书架或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读的内容,反复诵读,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诗句、名言和警句等,记在笔记本上。

2.生活积累。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广泛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3.想象积累。三年级学生富于幻想,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学生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不仅有话可写,有情可诉,还能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殷桥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厚积习作语言
根植红色基因 厚积红色能量
“厚积”和“薄发”的关系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厚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