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翻译的启示研究

2017-09-06 03:15李哲璇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方法论实践

摘要:很多学者对翻译的研究都是基于纯翻译理论的研究,很少有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理论指导来探析翻译。基于上述情况,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理论指导来分析翻译具有可行性。本文借助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对藏族格言诗进行英译启示研究。

关键词:方法论;实践;文化负载词

毛泽东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人们提供了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社会科学方法。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借助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探讨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翻译需在实践中进行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2]在世界各族文化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形势下,中国文化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文化走出去已成必然。“中国典籍翻译和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它们在塑造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对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结合起来研究能更加显现出典籍翻译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加强了各国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

二、实践对藏族格言诗英译研究

(一)宗教文化负载词的实践研究

宗教文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产物,因此,想要提高某种文学的认可度,在翻译涉及宗教文化的信息时应切实立足实践研究。例如:《藏族格言诗英译》的《萨迦格言》第一章:

“乌仗那婆罗门的儿子,只身一人降服了所有之敌。

Just like the son of Brahman in Udyana,

Who himself made all the enemies yield.(李译)”[4]

全诗通俗易懂,但也不乏文化负载词。很显然,在这首格言诗中,“乌仗那”和“婆罗门”是文化负载词,会给人带来困惑,让读者不禁去疑惑,乌仗那到底是什么?婆罗门又所出何处?随着改革开放,各国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格言诗要译介出去,就不得不考虑这些文化负载词。

尤其是在翻译民族典籍的时候,我们首要就要考虑到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系统以及宗教信仰。据相关实践调查研究,“乌仗那”属地理名词,即印度天竺的北方国土,属佛法兴盛地区,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掌神权,占卜祸福,在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的时候,社会地位颇高。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通常被人们仰视若神,因此称“婆罗门”。由此可见,在做翻译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传播不同地区文化,务必要考虑到这些文化负载词。翻译要立足不同的实践研究,之后在确定如何翻译每个词,每句话。到底是直译好还是意译更合适,这都取决于我们最后的实践经验所得。原译文采用的是直译的策略,异化的方法,这样既保留了原诗的风格,又能更好地传播宗教文化。起到了跨文化交流的作用,这无疑也是一种文化在现。

(二)生态文化负载词的实践研究

另外,解读一部作品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作者个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环境,故而要对作者加以分析。例如在翻译以下格言诗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鹏鸟”一词应该怎么翻译?能不能简单的使用bird这个词,又或“roc”、“garuda”呢?在这种情况下,实践研究每个词的内涵与意义以及作者本人在作诗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

“鹏鸟飞翔的本领虽大,却成了黄衣仙人坐骑。

The roc has the ability to soar very high,

But it still serves as a Vishnus carrier.(李译)”[4]

藏族格言诗出自藏族学者,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贡嘎坚赞。他作出的诗务必会与其所见所识相关。他笔下选用的鹏鸟并非一般的鸟儿,此处鹏鸟是一种本领强大且足以成座驾的神鸟,可见其无论是本领还是体型都不可小觑。“bird”指鸟儿、鸟类等动物,不能准确的表达出鹏鸟原有的特色。“garuda”指带有金色翅膀的鸟,一种鹰头人身的金翅鸟,显然与文中想要表达的大鹏鸟是不符合的。“roc”本义指一种很大的鸟、巨鸟,在汉语词典中喻指高才,因此,此处翻译为roc更为贴切。放在原文中可理解为,巨大高才的大鹏鸟即使本領再大也免不了成为坐骑。如此一来,哲理不言而喻。虽有本领和胆量,没有智慧也难有所成就,其通俗易懂的言辞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智慧的重要性,是很好的格言诗。

三、启示

我国典籍翻译工作实属意义非凡,译者不仅要立足于专业知识理论,而且要结合一切有利于翻译及文化交流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文化译介。在众多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方法并加以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国内外的翻译理论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翻译理论,为典籍外译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212.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3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3页。

[3]赵长江,刘艳春.中国典籍翻译与研究的现状、研究问题及未来展望[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4):60-61.

[4]李正栓.藏族格言诗英译[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4-6.

作者简介:李哲璇(1992-),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方法论实践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