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5W模式下政府对外宣传材料英译的特点研究

2017-09-06 03:15程帅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4期
关键词:传播者传播学英译

程帅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宣翻译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傳播学5W,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体现出外宣翻译的传播特点。基于此,翻译工作者应当加深对外宣翻译传播过程及特性的认识,以更好地利用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进行信息传播,增强国家软实力。本文结合传播学5W理论,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整合,对外宣材料英译的传播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外宣翻译;特点;传播学;5W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正在从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逐步转向文化软实力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对外宣传形式来完成的。语言是传播的第一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对外宣传离不开翻译,目前这类翻译尤其以英译为主。外宣翻译工作直接决定中国对外传播的效果,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建设环境的体现。

一、相关概念厘清

外宣翻译这一术语的使用最早见于 2001 年,当时李欣在《上海科技翻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的个案分析”,她把外宣翻译设为关键词,但文中没有对这一术语的具体界定和解释。

究其定义,外宣翻译又称对外宣传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为对象的交际活动。

二、理论框架

1948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即“5W模式”,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这五个环节构成的过程。

从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分析翻译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两次传播过程,传播者分别为作者和译者,作者是第一传播者,译者是第二传播者。结合拉斯韦尔的5W模式,我们可以将翻译过程理解成两次传播过程。其中,第二次传播过程更贴近平日人们理解的翻译过程。流程如下:

三、传播学5W模式下政府对外宣传英译的特点研究

拉斯韦尔的“5W”,即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接下来笔者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对外宣英译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传播内容

1.准确性

外宣英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其对准确性的要求可以说到了一种苛求的程度,因为它关乎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建设。它对准确性的要求首先表现在传播内容上的真实、可靠,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其次是表达上的正确、得体。例如,对外报道英译“领导干部 要讲政治”时,就要弄懂和吃透“讲政治”的实际内涵:此 处的“讲政治”并不是指领导干部在口头上大谈特谈政治,因此绝不能译为“Cadres should talk about politics”,外国受众可能因此认为中国官员都爱玩弄权术,夸夸其谈,是我国政府官员形象受损。这句话的实质意思是指“领导干部要有政治头脑、全局观念及政治敏锐性”,所以不妨译成“Cadres should be politically aware”。

2.政治性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阶级、哪个政党,他们的对外宣传都是要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都存在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政治色彩;外宣工作者置身于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之中,这就更要讲政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对外宣传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坚持正确的导向非常重要。所以在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用词的政治含义,把握好政治分寸,注意我国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例如,“中国大陆”该如何翻译?mainland China?显然不,因为这样会引起“两个中国”的误会——那是不是意味着除了 mainland China之外还有一个什么 island China?因此,建议处理为China's mainland 或the mainland of China。

(二)传播者

1.目的性

任何传播活动的发生、运行、终止的全部过程,都会带有明显的或隐蔽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外宣英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我国外宣工作的总体目的,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外宣翻译的工作者,即传播者,作为外宣工作的一部分也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外宣翻译工作者就是以确定原文的信息,包括文本信息和作者的交际信息开始,以准确充分地向译文读者传递这些信息而结束。外宣翻译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同时又非常注重信息传递效果。所以外宣翻译的传播者应尽可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确保传播效果。

2.挑战性

外宣英译始终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地球上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都有新的事物、事件出现。这就给外宣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语言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编撰很难与时代和语言的发展同步,许多词语往往因为时间上、语义上的新鲜性而无法在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英译。在没有先例可查的情况下,译者有责任根据文化背景和上下文语境确定词义并创造出准确的表达方式,当然这往往需要反复推敲和多方论证。同时,对于那些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词语,如何用尽可能准确、地道的英语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传译出来,也是对译者的一大挑战。所以在这条传播文化的道路上,译者只能勇于接受挑战,与时俱进。

(三)传播渠道

针对性

根据翻译中的第二次传播过程,即译者的传播过程,译者通过译文文本将原文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在此过程中,译文文本作为传播渠道,必须具备针对性,针对既定的受众群体才能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性是外宣翻译的灵魂。新华社《中国记者》曾撰文指出,许多外宣报道不符合实际和境外受众心理,用内宣的思路、方式和口号去搞外宣。美国《世界日报》记者也曾指出,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对外报道,往往是用对国内受众的宣传口气来向外国受众宣传中国的观点、立场,意识形态色彩太重,观点太直白,语气太生硬。对于外宣翻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各自特点,善于把握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内在逻辑及其表达的差别,时刻不忘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去把握翻译文本,以期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四)传播效果——信息最大化

由于英漢两种语言,东西两种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二者难以实现绝对意义上的信息互换。所以在传播效果上,译者应力求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受众,综合言内言外各种因素,以有效信息传播的畅达为目的进行英译。具体表现在:在英译过程中,允许译者为着译文读者考虑,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在中文原稿的文字表述或结构安排有不尽人意之处时,译者可按照英语行文习惯对其进行结构和顺序上的调整,如对于长句或复杂段落可给以必要的梳理加工,再逐层进行翻译;有时为使译文措词更加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而避免给译文读者带来阅读不便,允许译者对中文原稿的措辞进行适度改写。对于某些特殊题材,译者可以摆脱中文原稿的约束,只是将内容牢记于心,用英语重新进行表达,或约进行“创造性”的翻译。

四、结语

综上,政府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在传播内容、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于其他翻译形式的鲜明特点。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中国的崛起,外宣翻译将有一个更大的舞台,也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对外宣传翻译研究体系尚不完善,关于外宣翻译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以发挥其树立我国国际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2]李欣.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的个案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1(1):18-21.

[3]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1997(2):39-44.

[4]刘洪潮等.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C].北京: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7]张昆.国家形象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张昆.略论对外宣传体系[J].今传媒,2006.

[9]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

[10]刘梅.论经贸外宣资料的英译原则[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9-53.

[11]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增订版)[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12]葛校琴.国际传播与翻译策略[J].上海翻译,2009(4): 57-60.

[13]衡孝军等.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14]常昌富.大众传播学[M].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6]牛卉.从传播学“5W”模式探究微电影广告及其发展策略[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播学英译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