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则,提出了知觉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理解知觉概念,是理解艺术与知觉关系的前提。本文从理清知觉的概念入手,展开谈论本书中知觉的主动性、整体性及表现性等特点,兼谈表现性与审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阿恩海姆;视知觉;表现性;力的结构
一、知觉概念及特点
(一)知觉概念
阿恩海姆的知觉理论的研究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它不同于一般哲学意义上的知觉概念,即把知觉和思维分裂,只有思维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也不同于构造心里学的观点,认为知觉从记录个别事物开始的,通过把各个元素相加,才能概括出事物的整体。
阿恩海姆提出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他说“…..我们以上所描述的视觉过程,却又是一种形成概念的过程。因此,所谓视觉,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创造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的个别事物。”在这里,知觉概念、知觉、视觉、视觉过程是等意的,它们都包含着建构和创造一般形式结构的能力。因此,知觉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是不与思维分裂的,在观看的瞬间就能自上而下的把握到事物的一般形式结构。
(二)知觉概念的特点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推导出,知觉是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的。因为视知觉和照相活动不同,并非会对原材料全盘吸收,而是会主动地从特殊的刺激样式中把握到事物的一般形式结构。这种主动性和选择性的形成在阿恩海姆看来并非是大脑和意识发展起来的产物,而是“在机体能够寻求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细腻性能时就具有的一种稳定不变的性质”,这源自于原始组织对周围环境中变化做出反映的生存斗争。也就是知觉在感知事物的瞬间,就会把握到事物的一般形式,容不得意识的半点思考,在这观看中就已经把握事物的整体性,这就是阿恩海姆所说的“眼力也是一种悟解能力”。
知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把握到事物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能代表多个类似的事物,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这种整体性不是各部分相加之和。就好比是从不同的美人照片中选出美人脸上最美丽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凑在一张脸上,最后得出的人像图却没有美感一样。整体性类似于我们理解的普遍性,是事物的个体中包含着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性,是这整类事物的一份子,但又能自己独立出来作为整类事物的代表。就好比蓝色天能空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和其他部分一样是蓝色,因而可以称之为天空的一个部分,当我们仅仅只观看这一小部分天空时,也知道这就是蓝天。
格式塔中强调的这种由知觉建构出的一般形式的整体性和普遍性对于艺术的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长一段时间把对现实复制好坏当作一件作品是否逼真的标准。人们往往想象得很简单,认为物理和心灵感应到的这个物理形象是等同的,心里把握到的对象就是物理对象本身,当人们运用这一套理论解释艺术创造的时候,艺术品就成了知觉对象的简单复制品。针对这长期以来的复制说,阿恩海姆强调了对知觉把握现实的创造性,他认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其实恰恰相反,视觉形象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二、知觉的表现性
阿恩海姆对于艺术和审美的研究集中在知觉表现性这个范畴中,阿恩海姆说“表现性是所有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范畴,而所有其它的知觉范畴,最终也都是通过唤起视觉张力来增加作品的表现性。”表现性的核心是张力,在《艺术与视知觉》中阿恩海姆阐释了多种知觉范畴(形状、色彩、位置、空间和光线)中包含能够创造张力的性质。
(一)表现性概念
表现性概念的生成,在阿恩海姆看来并不是知觉对象本身性质传递的,而是由这些性质在观者的大脑里所唤起的力量传递的。这其实和知觉概念的形成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因为知觉概念的形成就是刺激物经由知觉创造一种之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这种一般形式结构是由刺激物在大脑中唤起的一种属于一般感觉范畴。表现性在这里就是带有张力的刺激物经由知觉在大脑里唤起的属于有张力的感觉范畴。
从对知觉表现性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表现性的基础就是内在的张力。这种张力通过主体的知觉把握到并且存在于客体中。所以阿恩海姆的知覺表现性既克服了唯心论的倾向,如“联想说”、“移情说”,认为张力只存在于主体的想象与联想中,也克服了客观性质说,在他们看来,事物的自身性质决定了事物的情感而与主体无关。所以阿恩海姆的知觉表现性弥合了感性与理性,客观与主观的裂痕,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看待知觉及其艺术价值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二)异质同构说
正是在对联想说、移情说、客观性质说的批驳上,格式塔心理学家才提出了“异质同构”说。这是一种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人的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这里统一是力的作用。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家詹姆斯的见解,身与心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媒质—一个是物质的,另一个是非物质的—但在结构性上可以等同。阿恩海姆引证了一些例子来支持这一观点“当我们在观看一场舞蹈时,那悲哀和欢乐的情绪看上去是直接存在于舞蹈动作之中的。这是因为舞蹈动作的形式因素与表现的情绪因素有着相同的结构性质。”这种相同的结构性质,都是一种力的结构,因为它作用于一般物理世界,也作用于精神世界。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坚强和软弱、和谐与形式,这些力的结构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其实是同一种力。”异质同构说的理论,打破了人们按照生物和非生物、人类和非人类、精神和物质的范畴对事物进行分类,而是用是否具有表现性的标准来关照事物。
这对于艺术的创造以及欣赏具有重要意义。要欣赏美和艺术,我们必须使自己对这些表现性的反映敏锐起来,以便把事物的表现性质发展起来,这是艺术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在知觉表现力方面儿童和原始人更具有优势,我们总是习惯于从科学、经济、政治的角度思考一切,使得这些普遍感知过度排挤了审美感知,钝化了我们对生活和艺术的触觉。当一个艺术家意识到给与万事万物意义的正是这种普遍的表现性时,“他们就会密切地主义这些表现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来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经验,来确定自己所要创造的作品形式。因此,在培养艺术家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学生们对表现性的反映能力,并培养他们把表现性作为铅笔、画笔和雕刻凿刀时的用力基准。”
(三)知觉概念的缺陷
阿恩海姆的知觉表现性概念有着明显的问题,他用于解释表现性的异质同构观点是基于物理力与心理力的对应一致。但是阿恩海姆并没有解释这一观点的来源,使得表现力的基础是力的结构具有推论性。我们不能否认阿恩海姆的知觉表现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是这无法解释,有的客体,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表现意义。其实在阿恩海姆自己的描述里,他也是矛盾的,他承认人的知觉之所以有选择性,这是人在长期生存斗争中为了感知周围的危险而发展出来的,这就承认了视知觉也是人类文明以及实践活动作用的结果。如果单单把知觉的表现性归结于力的结构未免太片面。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田烨涵(1992-),女,汉族,江西人,学生,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审美文化方向。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