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香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与创造性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
通过对小学生和小学阅读教学课程实际情况的观察与分析,不难发现小学阅读教学的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学生阅读兴趣不够,阅读习惯尚没养成,不能正确使用工具书,读书不求甚解。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办手抄报、板报等方法,这样他们就会去阅读书籍、搜集资料,教师要对学生的训练结果作出及时的评价,多鼓励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就能快乐地进行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果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组织好学生进行精读、略读、默读等,而这些都要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想象和生活体验,不能只注意情节,而忽视语言,同时鼓励学生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让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想,多提问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学校图书室,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推荐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童话、民间故事、科幻等适合儿童的读物或文章,并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会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的表情达意,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須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师对教材准确地词语,优美的句式,精彩的片段要多做范读,突出语言特点,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科学的阅读水平,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有系统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与方法。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设定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并理解。(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句话的含义。针对这一目标,读就应成为达成目标的基本方法,如果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多读几次,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默读、查阅资料、认真的思考,不仅能读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那语句的含义也就理解了。教师引导学生细读,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培养学生读与写相结合
读与写是有机的整体,读写结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有大量的阅读而不动手写一写,记一记,那么阅读的效果就不会扎实,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词句,写一写读后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把读与写相结合,读可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学生读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读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办板报、手抄报来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材料。
六、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而不是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