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清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积累和运用语言。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都有同感,教学生写作文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难点所在,以前是现在仍然是。往往学生对字词等基础题能够轻轻松松完成,面对作文却愁眉不展。当然每个班都不乏优秀学生、优秀习作,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到作文就发愁,作文短小,空洞,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这仍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所以从审题、选材到布局、谋篇,从确定题目到过渡衔接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在一篇篇的课文的学习中加以渗透、练习、巩固、提高。活用教材,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活用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师教学必须融入个人的思考、个人的智慧,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强调和调整,进行合理增补、删减等,争取有所创新,努力挖掘教材的潜力,成为教材的主人。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挖掘并灵活运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习作方法,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二是指实现课堂内与外的结合,通过课内指导引领课外大量阅读,指导学生把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于永正老师在《教海漫记》中谈到:“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语文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上,教材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托,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反复斟酌修改汇编的,课文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及课后练习题对文章的插图、空白处、关键处、结尾处、特殊的标点处等进行写话训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话训练因素,不让课文中蕴含的每一个宝贵的写作点从眼前白白流走。教师要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语言、用语言。
怎样活用教材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的指导
要想使我们的读写结合训练效果事半功倍,课前预习的实施必不可少。课前多读课文,掌握文章脉络,阅读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握教材的内容,提高听讲的目的性与积极性。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预习卡,明确预习要求。如教学记叙文的预习卡:
课题: 作者:
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易错字音
词语理解
好句摘录
有关的书籍
二、创造性运用教材,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教材是专家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我们提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是对教材的否定,而是对教材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在课件中直接“增”一些教材中没有重点铺述的内容,让学生更易接受,让难点更易突破;可以在教材空白处、关键处“补”一些合适的句子练习、片段练习,补充一些新的相关知识;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先讲哪个内容后讲哪个单元等均可灵活调整。对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各种读写结合的形式,如:课中批注,锤炼小标题,仿写句式、段式,续写、赏文对比、改写,扩写,缩写,读后感等等。
三、以讀书为契机,课内外读写结合
1.推荐阅读,激发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特别重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们鼓励学生读《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在学完《刷子李》后,向学生推荐《俗世奇人》,学完《卡罗那》,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等。推荐我们很易做到,但是并不是推荐一下学生就会很好地去落实,推荐不能流于形式。怎样推荐能激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也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内容。
2.写好笔记,养成习惯。
好多学生读课外书时是漫无目的进行,一目十行地了解一下故事情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给予鼓励,然后进行点拨,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引导。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用心读,用心想,记好简要的读书笔记。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回头自问一下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写了些什么?并让学生从读书时间、书名、作者、好词好句品析、主要内容、读后感受方面写读书笔记,关键是让学生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结合我校开展的“书香家庭”活动,我们要在班级营造书香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活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达到丰富学生语言词汇的目的。“天才在于积累”,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成效。
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灵活运用教材,巧妙地读写结合,多加训练,假以时日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