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初中阶段,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所有的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学的知识初中全部用得上,而初中学的知识则是为了高中打下基础。初中课程学习在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后,课程的难度和课程的容量都有所提高,知识点更加的全面,需要接纳的也更多,如果仅仅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那无法将全部的知识学通学精,学生会感觉到困难,从而对数学产生恐惧感。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在教学上要引入课程辅导教学,通过课上辅导、课下辅导,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面进行巩固,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创新数学思维有所帮助,下面我们来谈谈初中数学学生学法的辅导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课程辅导
一、初中数学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数学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不同,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知识的概括比较全面,掌握内容也比较多。在数学学习中,初中学生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课程难度的增加,数学知识的概念理解也更加难,知识之间的连接性也更加明显。学生升入初中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下子无法改变之前的学习方法,对于有难度的新知识也无法理解,加上其他的一些情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拿当前初中生对数学课程现状分析有:(一)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不理解,认为初中数学知识对自己没有太大用处,尤其在生活中用不上,所以对数学不是特别重视。(二)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心思不在数学上面,对老师讲解的知识也无法形成自己的认识。(三)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老师没有给予学生适合的鼓励,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兴趣,从而认为学习是负担,选择逃避数学。
2.初中数学课程特点分析
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知识的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系,数学公式之间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说传统教学的理念是几何与代数两个含义,那么新课程则是几何与代数的合二为一,比如说初中数学的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求解,这其中既包括了几何图像的知识,还包括了二次函数的知识,一个问题就可以使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数学的特性。教学辅导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完善,对于不懂的進行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是对数学进行初步的认识,而初中数学是对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出发,将具有专业性的数学思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辅导探究
1.教学贴近生活,做到玩有学。
数学教学很多例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情景和学生相符合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下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好感。此外,老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用案例,特别是与学生生活所密切相关的案例。比如:初中数学教学中会有很多这样的案例,老师就要找到并且构建出于学生生活相同处,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联想都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得到解决,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兴趣,带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思考存在哪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由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玩联想到数学中的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就等于是把教学变成了观察生活,改变教法但性质不变,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也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对提高学生成绩有重大的帮助。
2.课后复习,做到知识迁移。
上完一节课留下一些课后作业已经成为了老师的习惯,为的就是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方法虽然对所学知识有点好的作用,但是,有的学生就会为了完成专业而去抄袭,只是机械的完成,并没有通过思考来完成,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以至于出现公式一样结构一样的现象。首先,老师要让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有预习的习惯,其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方法的指导,指导他们做课后作业要仔细回忆课堂内容,记住公式,进而完成课后作业,最后,老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巩固知识的方法,有选择性的做一些习题来巩固内容,并且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应用上面。
3.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数学学习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使学生对问题有探求心理,将对数学的探究变成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在数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激趣,老师可以借助开发以及互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三、总结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要善于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丽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实践》,学术期刊《新课程·中学》2013年5期
[2]张民.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学术期刊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4年1期
[3]孙鹏.《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学术期刊《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年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