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榕菲++邹玉红
摘 要: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却陷入了一种举步维艰的境地。导致该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则是教师固有的授课方式过于陈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赏识教育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推动作用及运用策略,以达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 高职生 英语学习 推动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11-01
在职业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问题成为了影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拦路虎”,绝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呈现出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特点,尤其是在英语这门课程上,更是缺少学习热情。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得从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开始,用赏识教育打开学生的“ 任督二脉”,让厌学变成乐学。
1 引言
赏识教育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何为“皮格马利翁”?简单地说,它指的就是通过对对方衷心地赞美、殷切地期许,来增强他们做事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并最终顺利完成既定目标。
高长太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前提便是赏识。通过赏识,教师能挖掘出“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被赏识,这些基础薄弱生也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因此,教师要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教导他们。
2 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伴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整体滑落,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感觉到了力不从心,也由此导致了他們在英语课上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为了帮助高职学生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赏识。
开展赏识教育就是要学会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交往,和他们像朋友一样的沟通,尊重他们。而传统教育中所提倡的“师道尊严”会让老师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此时,如若老师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来开展教学,学生便会表现得更自在、更真实。同时,凭借着这层朋友关系,教师也会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赏识学生、赞赏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老师的赏识中对该课程越来越感兴趣,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3 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赏识在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效果十分明显,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策略。
第一,赏识要突出全面性,体现多样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心中都认为赏识只是好学生的事儿。为改变学生心理的这种想法,教师的赏识就不能仅局限在部分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应放眼全体学生,要相信任何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赏识也要做到区别对待:对学优生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运用类似“Congratulations to you”的评语,这样既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又让他们保持着这份学习动力,朝着更高的要求前进;对学困生所取得的进步,不论大小,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升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赏识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不但会消除学困生心中所认为的老师只喜欢优秀学生的观念,更能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赏识方式需做到灵活多变。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多采用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该方式最为直接,效果也最好,但若只采用这一种方式,长期下来,其产生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赏识的方式方法上,教师一定要做到灵活多变,交叉进行。例如,在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后,点头微笑是对他表现的赏识;当学生主动向你承认错误时,拍拍肩膀是对他诚实的一种赏识;而挑选学生作为班级代表参与活动,更是对他能力的欣赏与赏识。英语教师若能将这些赏识方式都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鼓励作用,让他们能在老师的肯定中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赏识要适度、要及时、更要因人而异。赏识教育固然有效,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它的度,做到适时、适度、因人而异。适时,强调的是赏识需及时。因为赏识教育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所以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老师就应该立即给予肯定与表扬,若错过了它的时效,赏识的效用也就变得毫无意义。适度与因人而异原则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前,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与需求,只有针对需求展开的赏识教育才能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开展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仍然要及时地指出,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正确引导。
4 结语
赏识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理解。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尝试。事实证明,该种尝试不但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在赏识教育的作用下,学生对英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大幅增加,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由此可见,赏识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特点、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它能推动、引导着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朝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晓东.第一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J].科学教育,2002.
[2] 戚罗琦.浅谈赏识教育[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 姚忠芳.赏识教育在职业英语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
[4] 高长太.“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思想教育中运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 林玲.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初探[J].语数外学习,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