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
关键词:智库;现状分析;超星发现;聚类统计
摘要:文章首先對智库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从学术趋势、关键词、研究作者、研究机构、所属学科、高被引论文和高被引著作六个方面对智库理论研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针对智库理论研究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从事该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8-0122-04
智库(Think Tank,又称智囊团、思想库等),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1],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等类型。我国智库建设起步较晚,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智库热”,推动了现代智库的迅速发展。
1 数据统计源及聚类分析工具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反映智库理论近十年的研究现状,笔者以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及报纸五种类型文献为统计对象,以超星发现平台的后台数据提供的五类文献数据作为主要数据统计源,以中国知网提供的相关数据作为辅助统计源。
本研究以超星发现平台作为聚类分析工具,因为该平台除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外,还提供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另外,该平台还可以通过分面聚类、引文分析、知识关联分析等方式,实现高价值学术文献发现、纵横结合的深度知识挖掘、可视化的全方位知识关联功能,这些功能都非常符合文献聚类分析研究[2]。
笔者在超星发现平台中以关键词为检索项,以智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时间限定在2007—2016年,最终得到相关数据20,157条,其中期刊论文5,945篇,学位论文82篇,会议论文153篇,图书348种,报纸文献13,629条。以上五类文献占所有文献的92.1%,表明对这五类文献的分析完全可以反映智库理论的研究进展。
2 基于五种常用文献的聚类分析
2.1 学术趋势分析
五类常用文献的年发文量统计分析反映了学术界对智库理论研究的关注程度,通过年发文量的趋势曲线图还可以看出目前智库理论研究所处的发展阶段。由于期刊论文和报纸论文的数量与另外三种文献类型的差别较大,故笔者将这五类文献分成两部分绘制趋势曲线图(见图1、图2)。
从图1可以看出,关于智库的理论研究在2007年各类型文献发文量较少,其曲线处于上升趋势,没有出现拐点,说明关于智库理论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从年发文量的增长速度来看,智库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尤其是2014年以后,相关研究出现“井喷式”增长,说明最近几年关于智库的研究是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报纸和会议论文能更及时地反映学术热点和动态,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2009年二者均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发文量激增的情况,表明2009年智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次重要的推动事件。通过CNKI和检索可知,2009年7月3日至4日,全球智库年会在北京召开。因此,也有人将2009年定义为“中国智库元年”[3]。
2.2 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能够了解某个学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重点与热点。笔者通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针对与智库相关的关键词按照出现频次进行排序,得到排名在前30的关键词列表(见表1)。
表1显示,智库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①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人民大学等。②研究领域。包括政策研究、学术研究、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等。③智库性质。包括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咨询机构等。④研究重点与热点。包括中国经济、经济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等。根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可以看出,智库对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和研究成果的关注度最高,决策咨询是智库研究的重点内容。另外,通过图3也可以看出智库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2.3 研究作者分析
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量统计可以得到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笔者通过对核心研究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分析,厘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同时从这些成果中还可以发现该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4]。由于报纸文献较其他几种文献类型的学术性更弱,因此在此项分析中没有将报纸文献作为统计源。
笔者通过对发文总量和第一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得知,王文、李伟、王辉耀和李雪无论是发文总量还是第一作者发文量都超过了20篇,可以被认定为是智库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从发文量与第一作者的数量差距来看,智库领域的研究作者在合作研究方面相对较弱,因为发文总量与第一作者数量基本持平,没有产生大的波动。同时,表2还显示该领域发文总量超过10篇的作者多达16位,说明该研究领域在学术界较受学者关注(见表2)。
2.4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与研究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同样可以厘清相关研究脉络,发现其研究方向,同时,也可通过分析得知哪些研究机构在哪些领域更具研究优势,以便研究人员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笔者根据发文总量对所有智库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降序排列,得到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发文量都超过了70篇,明显高于其他研究机构,因此可以认定这三家机构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笔者通过对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的总体分析得知,高校在智库理论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占总数的60%。同时,核心研究机构也更容易产生核心研究作者,如表2中的王文、王莉丽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荆林波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朱旭峰来自清华大学。
2.5 学科分析
目前,有关智库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领域。笔者按照每个类别的发文总量对智库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排序,排名结果见表4。表4显示,智库理论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总论类、经济类及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三个大类中。由于《中图分类法》的一级类目太过笼统,因此笔者对其二级类目进行了细分,并根据各分支学科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图4。图4显示,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发文量超过发文总量的一半以上,排在其后的是政治学和信息学。
2.6 高被引著作分析
经典著作对于研究人员的指导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学术界对经典著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都认为高被引率是经典著作的重要指标。笔者通过超星发现平台对智库理论研究中排名前10的高被引著作按照被引次数进行降序排列,排列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高被引著作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外智库的发展研究方面。有4位作者来自国外,表明我国智库研究对于国外智库研究内容的借鉴仍然占据着很高的比例。另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5种图书入选高被引图书,说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曾经在智库研究领域起引领作用。这5种图书都出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院版社出版的《智库研究》丛书中,因此,相关研究人员有必要對这部丛书中的其他著作进行认真研读。
表5 智库理论高被引著作统计表
题名作者出处被引次数世界各国智库研究李建军,崔树义人民出版社54西方学者论智库金芳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49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李安方,王晓娟,张屹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42蔚蓝诡计:颠覆市场的广告创意智库乔治·路易斯,比尔·匹兹海南出版社36国际著名智库研究李轶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30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安德鲁·里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2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20智库余式厚上海文化出版社17实战智库张永诚中国纺织出版社10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影响力之评估唐纳德·E.埃布尔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6账簿中国:美国智库透视中国崛起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发展出版社6
3 近十年智库理论研究现状的总结与建议
3.1 总结
目前学术界对智库的关注度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相关研究文献量迅速增加,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智库的研究机构、智库的性质、智库研究的领域等方面。笔者认为,智库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决策咨询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为时代要求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王文、李伟、王辉耀三位作者无论在发文总量还是第一作者发文量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王莉丽、朱旭峰、徐晓虎三位作者在发文数量和单篇论文被引次数方面亦表现突出,因此这几位作者的研究成果应引起业界学者的关注。在智库理论研究方面,高校智库成为主角,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智库理论研究方面有明显优势。从智库理论的学科分布来看,管理学、经济学在该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
3.2 建议
目前,我国的智库理论研究虽然处于上升期,但其研究内容仍然仅限于性质、机构等方面。从图2的会议论文曲线来看,一旦有相关的重要会议召开,其文献量就会出现一次大的激增,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多召开高质量的智库理论学术会议,推动智库理论的发展与研究。从高被引论文和高被引著作来看,国内作者较注重国外智库的发展,建议相关研究人员应多翻译高质量的著作和论文,并将其出版成集。从智库理论的研究作者分析来看,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明显,建议智库研究的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推动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要加大不同领域间的合作,推动智库理论向纵深发展。智库理论研究有其特殊性,因此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5],在智库理论研究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智库理论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3中国智库报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4.
[2]超星发现系统核心功能[EB/OL].[2017-01-03].http://ss.zhizhen.com/about/about.html.
[3]李锦.2009年是“中国智库元年”[EB/OL].[2017-01-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454350100guxj.html.
[4]王文,李振.中国智库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展望[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4):20-24.
[5]王健.论中国智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改革重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9-34.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