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7-09-05 09:21钱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制药工程仪器分析教育教学

摘 要:《仪器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以分析方法为系统,阐释分析仪器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仪器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技能,养成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本文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学科特点,着重探讨了《仪器分析》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旨在为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制药工程 《仪器分析》 教育教学

制药工程是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相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仪器分析》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每种仪器的分析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应用,并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升在药学领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医药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一、当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仪器分析》是研究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分离、识别与测定物质的组成、种类、成分与含量及其化学形态的科学,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来看,当前,《仪器分析》教学中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学生觉得抽象、不好理解。由于仪器分析包涵了物理学、光学、电子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有些还涉及量子化学等艰深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很困难;二是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有些地方内容陈旧,跟不上分析仪器的快速更新换代,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出来;三是仪器分析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众多,容易混淆。如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名称只一字之差,但原理和仪器完全不同,学生不易分清;四是课程的逻辑性不强。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方式内在联系不明显,知识点较散,不易抓住重点,难以记忆;五是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不同步。课堂讲到仪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纸上谈兵,学生觉得枯燥。并且随着新的分析技术和新仪器的不断出现,需要对课程内容随时进行更新。

二、《仪器分析》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药学特色

《仪器分析》教材中的各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独立的理论基础,相互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知识点较散,教材内容大多是针对化学类专业的教学,对制药工程专业及医学专业无明显针对性。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及学科特点,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药学特色,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同时,结合国内外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仪器分析实际应用,侧重介绍药品生产及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归纳总结

《仪器分析》课程中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原理抽象、仪器结构复杂,即使教师花大量时间讲授,学生也仅能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很难掌握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实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定性定量问题等也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手段,例如,设计介绍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的微视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简单明了的动画,对抽象的仪器分析原理及仪器结构进行辅助教学,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的动态操作视频。同时,使用总结对比教学法梳理各章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点。PBL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章节,设计仪器操作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如高效液相色谱中国流动相的脱气步骤等,课前发给同学并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充分预习教材,借助数据库及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小结。当然,PBL 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但要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还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各种实验方法、熟悉仪器性能和操作、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目前大多院校的实验教学往往受限于实验条件,存在学生人数多、实验机会少的问题,实验教学常以教师讲述和演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实验能力难以提高。故建议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同时开设多个实验项目,将一个班的学生分组到多个实验室,确保2~3人一台仪器,增加动手操作机会。另外,仪器和工作站的更新换代应适应时代的节奏,才能保障学生跟上制药行业仪器发展的趋势。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四)改革考核方式,鼓励全面发展

创新《仪器分析》考核评价方法,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小论文、理论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其中,实验成绩按照实验表现、实验操作情况、团体协作能力、实验报告等内容进行进价。另外,在授课期间,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仪器及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撰写小论文或综述,其论文成绩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课程体系汇集了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理论深、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更新快、难度大,需要结合专门的仪器分析实验进行教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加强《仪器分析》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紧跟学科步伐,同时紧密联系制药工程专业,不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东宇.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04):64-65.

[2]冯亚莉.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究[J].才智,2016,(28):171-172.

作者简介:钱珊(1982-),女,江苏无锡人,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及制药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药工程仪器分析教育教学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民族地区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化学制药)专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