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017-09-05 09:21周学兰
南北桥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探究

周学兰

【摘 要】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科学课程上,运用信息技术,能生动直观地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信息技术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9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目前教育资源多样化的今天,它仍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于课程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必要手段。只有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真正的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培养他對学习的兴趣,科学课尤其如此。假如老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可学生不喜欢这门课,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对于学生来说一无所获。相反,如果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很主动的去学习,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又具体,使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在《探索宇宙》这课中,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播放了关于宇宙的视频,从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到地球,浩瀚的宇宙,美丽而神秘,即巩固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课堂氛围,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火山与地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地震与火山发生时的真实视频场景,学生们被这些震撼人心的情景所吸引,看得专注而入迷,一下就进入到知识的探究的环境中。

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声像同步、三维演示等逼真的再现功能,营造一种氛围,带学生入情入境,勾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记忆生长点,与学生的心灵碰撞,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头脑中的无数个问号与为什么,学生就能带着这种强烈的情感意识去探究事情的原因与真相。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科学实验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把科学课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如在教学《认识常见岩石》这课时,实验室标本种类不全,书中提供的图片较少,看得不够清晰,于是在网络下载了石英、玄武岩、岩浆岩等岩石的图片给学生观看,各种种类、颜色、形状的岩石在多媒体的播放下,特征清晰、明显,学生分类也简单了许多。

在《肌肉》这一课中,肌肉如何工作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做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实验时,只能大致了解状态,并不清楚其成因。因此,我利用动画模拟了伸臂与曲臂时骨骼、肌肉的运动过程,将知识要点简单而明了的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们在科学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教师在上课时可谓是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如《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们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仍习惯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忽略选择参照物对运动状态的影响。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我先给学生播放了“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让其体会“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有何含义。学生经过分组讨论之后,已有初步认识,但还不够透彻,于是我再通过动画将其演示一遍(分别假定青山静止与假定小船静止),看看选定不同的参照物时,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动画演示一目了然,学生们也非常轻易的掌握了“参照物”的概念。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知识的课外拓展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虽然浅显,但学生要完全掌握并不容易,40分钟的科学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展示科学研究的精彩,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能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与规律,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拓展了教学空间。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与《生态平衡》这两课有个共通点,就是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平衡,我们要爱护环境。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切的认识,我鼓励学生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寻找污染环境的行为,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展示,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对于保护环境的看法和建议。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对环境污染的现象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爱护环境的热情。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只有借助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设施,才能更好地改进教者与学者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从而开阔眼界,扩展学习思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着现代气息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深入人心!实现面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佳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时代教育》2017年2期

[2]兰建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刍议《学周刊》2017年5期

[3]李金梅.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探究《人间》2016年3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