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移成
摘 要:朗读教学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地有效手段。如何提高朗读质量,笔者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加强朗读指导,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形式;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地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古人读书,并没有什么“花样”,一般的先生也不善于引导,所以,他们只能大声诵读,或是低声吟咏,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而现代教育中,我们可用地手段则要丰富得多。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努力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
一、分角色朗读
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恶,用轻声轻语来表现山羊的善良机智。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十分乐意,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激烈的赛读
现代的教师还应当擅长运用竞争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简单的一句“看谁读得最好!”能使学生更加跃跃欲试。可以将老师和学生进行比较。比如读课文《画杨桃》一文,父亲叮嘱的那句话以及老师说得那几句话。如果我们先让学生读,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把长辈对晚辈说话的那种语气读出来。接下来,我们老师就要读了,当我们读完的时候,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谁读的好,好在那里?”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说:“老师读的好。”那我们接着问:“那你们应该怎么改正过来?”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也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的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这样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及朗读的能力提高也特别快。
三、赏心悦目的配乐朗读
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指导学生结合配乐进行朗读,以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读起来会入情入境。如教学《鸬鹚》第一段描写湖面平静时的景象,我选了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音乐一起,立刻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意境,这样朗读起来也就绘声绘色。
四、生动有趣的朗读表演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情景表演的朗读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可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童话剧,寓言故事等,边表演边朗读,还可以配以一定的道具,学生完全地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自然流露,十分真实。如《小马过河》一课,始终读得欠火候,于是就請几位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分别演课文中的小马,老马,牛伯伯,松鼠。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酸的和甜的》《窗前的气球》等都适合于学生的表演。
五、创新的录音朗读
朗读,仅靠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来督促学生在课外练习朗读呢?不妨尝试一下录音朗读,这是一种自主,宽松地朗读氛围,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种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录音的宽松气氛中,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心灵得到解放,这种学习也自然地转化为一种乐趣了。
六、值得重视的背诵
朗读能让学生积累语言,但若不能熟读成诵,这些语言还是不能记在脑中。古人很推崇背诵,提倡每读必背,而且对背诵的方法也有所研究。朱嘉曾说:“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朱熹所谓的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小学生处在理解、背诵的基础时期,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达到背诵的目的,那么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会不待老师“讲”,学生就会自己“悟”出。
七、教师范读——提供模仿,激发欲望
范读既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进行范读。范读是高水平的朗读,必须真正起到示范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范读只是引路,在学生受到直观、形象的启示之后,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地指导,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范读尤为重要。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几千年来,正是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文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才能使“朗读”——这棵在中华大地上已生长了千年的苍天古树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