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以中国几千年所沉积的最优秀的文化作为载体,以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前提的。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着独特的开掘角度。
一、营造课堂氛围,拓展思维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早在46年代初就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开发和扩展人的创新思维,有利于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比如在教《火烧云》时,我是这样的: 一是思考、领悟、找规律。学习第4-6节时,先让学生默读,说出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引读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进而领悟写法:先写某种动物出现,接着写样子,又写变模糊,不见了,最后写看的人的表现;二是模仿、练说、巧内化。学生领悟写法规律后,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做到仿有对象,学有目标,还要有创新,鼓励学生用其它动物和静物来比拟火烧云的形状。同时,教师有意地营造质疑问难的气氛,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景,诱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找出疑点,大胆推测和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交流、练笔、勤积累。要求学生把练说、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争相发言,获取信息,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描摹,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打破传统模式,大胆实践教改
教師要彻底转变教学作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向交流过程。一是教师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更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同时,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根据需要适当加以拔高引深或降低难度等等;二是提问要有新颖性和多面性,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尤其是注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勤于提问,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三是开放教学空间,要适时地运用一些电教器材,增加学生创新质疑的情趣。
三、改变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地想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要变学生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多让学生实践,容易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变“任务学习”为“发展学习”
许多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不愿更深地探索未知领域,因而学生的潜能被埋没了,结果培养出了许多知识程度相当,各门功课水平类似的学生,他们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将来极少能有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小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四、作文联系实际,展开想像翅膀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强调让学生多背范文,多模仿,作文题也往往局限于生活本身,这就不可避免地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的文章也显得单调呆板。为克服这个弊端,我就换个角度启发学生去写作文。如五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我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给有关单位写封信,提出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与心中最为相似,并进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组,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这也就是“异中察同”了)。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他们把“已知”与“未知”进行匹配、重组,进行创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