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王东亮+罗雨舟��
关键词:信息素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摘要:文章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本科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學内容设置等方面的不足,对课程课时设定、教学师资配置、考核方式和授课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8-0097-03
1 信息素养与应用型本科教育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了为解决就业、学生创新等问题需要部分本科高校或将部分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方向转变,以推动我国教育向健康化、多元化发展。应用型本科是对现有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创造性探索[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确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使信息素养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能帮助其提升学习及工作能力,应对各类问题[2]。现代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如果缺少了信息素养教育就脱离了人才培养的核心,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必定无法实现。因此,决定应用型本科信息素养教育是否成功,关键要看以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创新、信息道德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否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满足社会对信息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
2 高等教育素养能力对图书馆教学影响评估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习惯,想要最大限度地掌握各类知识必须学会对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利用,因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势在必行。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新的基本工作,也是传统课堂教育的延伸。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和文献信息的汇聚地,应根据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汇聚、拥有专业化信息咨询队伍及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履行教育和信息服务的职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定义“信息素养”为“个人具有能力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地检索、评估、组织与使用所需的信息”[3]。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知识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为高效能的信息搜索及整合分析能力,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解决创新进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各项标准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的影响见表1。
2.1 教学目标的改变
高校图书馆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数据库、检索工具的使用,新的标准更强调学生利用各种信息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内容的改变
高校图书馆以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对某些信息的获取,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容易忽略各个知识点信息间的联系。因此,对照新标准,图书馆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将信息的获取从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提高学生对整个信息知识的创新进程的关注度。
2.3 教学方法的改变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学生也往往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课程的互动,熟悉信息的发现、获取、搜集及整理等方法。
2.4 教学考核的改变
教学考核打破固有的“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定终生”模式。新的考核评估则借助体系化的指标,加大对授课内容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
3 信息素养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基于实践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信息素养教学符合成本教学法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成效为本教学法”。成效为本教学法(Outcomes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OBTL)主要是把教学活动、预期学习成效和学习成效评估紧密结合,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成效为本”的课程计划[4],注重教学的过程及每个阶段的效果,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OBTL是高校教育的一个新理念,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它体现了“教育正逐步走向学习”这一新趋势,其目的是有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 教学方法的创新
引入成效为本教学法后,图书馆需要根据课程预期的学习效果,明确每个知识点、学习单元、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而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在钻研、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和实际成效,对争议大、难以消化的知识应及时调整知识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制定课程学习效果评估指标与评估体系,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3.2 引入指导性探究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入指导性探究,指导性探究通常应用在学分课程教学的开放式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任辅导者[6]。教师在活动中不仅要引导、解答学生的问题,还要密切关注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后期评估学习成效提供依据。
3.3 采用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
引入符合信息素养教学的案例,即聚焦于问题的案例设计。传统的以工具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素养的教学,新的教学案例设计模式强调将问题情境引入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教学案例,并以小组学习的模式开展案例分析。在案例的设计中还要结合案例的生命周期挖掘案例教学的深层价值,以用户参与创造内容(UGC)模式形成教学案例,以机构库模式收藏与利用案例。
4 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组织
一次优秀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组织。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中将培养标准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方向,并融入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来实施。因此,在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组织上应采用“全馆配合,课堂内外融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平台。endprint
4.1 课程负责人牵头,全馆教师协同配合
由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程负责人制订课程体系發展计划,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培训流程,考核教学成效[7]。同时,课程负责人负责培训教师参与备课,多层次、多角度地密切追踪信息技术发展对信息利用行为的渗透和影响,汇集和积累教学案例,商讨教学改进方案,共同推动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积极发展。
4.2 紧密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授课内容互为补充、引申、应用。第一课堂更强调系统性训练,第二课堂通常为一次性辅导、讨论或短期公开教学,因而更强调内容的“私人订制”和常见问题的辅导与解答。
4.3 积极采用新兴教学手段
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环境及其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新兴的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实践操作、互动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4 注重开放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和介入指导
开放式学习活动要充分考虑设计问题的情境,积极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跟踪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8],根据预先设定的学习重难点以及在现场教学观察中发现的问题,适时介入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5 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辅助平台,如:学科资源导航(支持课程教学、课外辅导及学生自学)、虚拟咨询台(实现课程咨询、常见问题查询、实时聊天等在线学习功能),建立学习交流QQ群(汇集参与课程学习的师生),搭建课外交流平台,并做好答疑工作。
5 结语
如何使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处理各种信息关系是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如何形成体系化的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从而加大信息素养教育效果,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需要高校图书馆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宋艳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03-204.
[2]吴晓伟,娜日,李丹,等.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1(8):73-78.
[3]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6-10-12].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standards/standards.pdfhttp://www.ala.org /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standards/standards.pdf.
[4]龚本刚,桂云苗,程幼明.成效为本教学法及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4.
[5]刘旸,刘红.成效为本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以香港高校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8):57-60.
[6]谢丹玫,翁淳光,赵文龙,等.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培养新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9):928-929.
[7]王运显.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5):19-22.
[8]张怀涛,慎明旭,岳修志,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81-85.
(编校:徐黎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