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2017-09-05 16:03王红媚
新一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王红媚

摘 要:在实验教学中,本文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画实验的做法,用黑板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作说明,照本宣科,匆匆得出结论,然后对学生实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让他们运用这些现成的结论到茫茫题海中解题,最后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不少教师对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认识不全,认为实验费工费时,“出力不討好”,课堂难以控制,效果不显著。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讲实验、背实验、画实验的做法,用黑板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作说明,照本宣科,匆匆得出结论,然后对学生实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让他们运用这些现成的结论到茫茫题海中解题,最后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

我国的化学教育,尽管近20年来在加强实验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但从充分发挥并落实化学实验和实验教学的各种功能、体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来说,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到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均难以保证以实验为基础这一主导思想的落实,不少研究表明,尽管实验一直被认为是加强学生化学科学概念和技能学习的潜在力量,这种潜力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1]。

一、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改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现象只有教师和前排的一些学生能观察清楚,多数同学只能留下影影绰绰的印象。如果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零距离的观察会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强烈的感受。这样会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的兴趣的培养和感观能力地提升。就学生的知识的理解能力角度而言,开展探究性实验,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加入到学习的潮流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嗅到气味,听到响声,验证基本理论,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学生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每一章节学完之后进行。等到学生做实验时,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对所学知识的验证,缺乏新颖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如果改为探究性实验,经由学生自己参与,然后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得出结论,简单、明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结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缩短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化学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外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般一个小组以3-5人为宜,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又称为创新性实验,是结合化学教学而进行的一种尝试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化学科学的较高培养目标。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实验项目,学生独立完成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探究性实验课的要素。探究实验课与其他探究学习方式一样,存在三要素:

1.提出探究问题和任务;2.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利用实验自己去探究,并且更多地通过合作完成。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处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表达和交流,并进行总结和推广。

(二)探究性实验的组织。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成功地组织化学实验探究教学,需要教师选择适宜的探究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并加以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合理选择探究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新的《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出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人[3]。

为促进学生积极而有效的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1.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这是引发学生探究的基本前提,当学生原有的知识回答不了他所遇到的问题,即新内容与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探究动力。

2.内容要具有综合性。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学生应具有选择探究内容的自主性。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往往被认为是教师的事情,与学生无关。教师应该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探究他们自主提出的问题,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提供足够的空间。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性,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黄璨编著.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郑长龙.冯建华等,憧憬与迷惑的事业,美国文化与美国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P139.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