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基于儿童立场的统计教学

2017-09-05 03:09徐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整理

徐萍

[摘 要]统计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去预设教学,让儿童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统计的需要,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情境;分层探究,展现符号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求同存异,真正基于儿童立场进行统计教学。

[关键词]儿童立场;统计教学;收集数据;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38-01

生本课堂是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打造生本课堂,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儿童的角度和立场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课堂教学产生共鸣,从而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教材修订后新增的内容,教材在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方面浓墨重彩,用两道例题让学生感受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既是出于对儿童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的尊重,也是基于统计教学观念而作出的改变。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思考与尝试。

【思考一】如何利用书本上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产生收集记录数据的需要?

【尝试一】化静为动,创设活动情境。

书本上的主题图是静态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分类整理记录数据”很难有深刻的感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虽然书本是静止的,但是我们的课堂却可以是灵动的,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将静态图动态化,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

例如,课前,我用手机将孩子的体育活动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以此作为教学情境导入教学。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想知道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无形之中便引导学生自觉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整理。我继续提问:“你还想知道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促使学生产生收集数据的需要。在动态的情境中,为了更清楚地知道各类活动的参与人数,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从而产生记录数据的需要。这样的活动情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思考二】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用符号记录数据的需要?

【尝试二】分层探究,展现符号价值。

第一次播放视频时,学生用左右手分别代表男女生,这样的确可得出按性别分类后的结果,但当分类项目变多时,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此时,学生便产生了用别的方法记录的需要。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通过全班讨论,学生认为可以用文字、数字、符号等来记录。于是,我组织学生同桌合作,选择一种分类标准,选用两人都喜欢的记录方式,一人报、一人记录,最后再集体汇报成果:用符号记录数据比较方便。但由于是同桌合作,并没能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数据记录的过程,同时,有的小组选用文字,有的小组选用符号,没有比较就没有体会,故在练习中,很多学生没有简化记录方法,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必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自经历这个过程,体验优化数据记录方法带来的成就感。对此,我尝试将例题教学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按性别分类记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的用文字直接记录,如“女男男女”,这是一种原始的记录方法,完全没有分类整理;也有的记录“男男男、女女女”,这时学生已经有了分类意识;难得的是,有学生不但进行了分类,而且能用符号记录,如“”。这种记录方法表明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当我将学生的这几种方法都呈现出来之后,学生初步感受到“先分类,再用符号边整理边记录”的优越性。第二层次,按运动项目分类记录。让所有学生学会应用“符号记录”这种方法来记录结果,进一步感受应用符号记录的优越性。至此,学生产生了用符号记录数据的需要。

【思考三】如何统筹协调多种记录方式?

【尝试三】尊重个性,求同存异。

在做“想想做做”第1题“分类整理积木如何处理?”时,有的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能选用符号整理记录,但直接数数后用数字记录的也大有人在,因为这种记录方法更简单、直接,也更利于呈现最终结果。我没有刻意去纠正学生的做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还存在一种更为简洁的分类记录方法——画“正”字,这种方法显然处于本课知识的上位,是下堂课将要介绍的一种方法,但教学中我也没有刻意规避,而是予以肯定和表揚。

整堂课以生活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口、手、脑并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技能等多种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综上可知,在统计教学中,教师只有基于儿童的立场预设教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统计学习的需要,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统计教学的高效发展。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整理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