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利民�お�
自2009年以来,“活动单导学”这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真正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模式,让何庄小学的校园焕发出无限活力。殊不知,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曾经彷徨,曾经迷惘,但却一直笃定信念,在难中求行——专家把脉式的指导,坚定了前行的信心,让我们逐渐领悟“活动单导学”课堂的精髓。在这条探索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不住地沉醉在这方独好的风景中——
一、 领略别样风景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学生变了,教师变了,课堂也变了。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他们不再是被动应付的“学习机器”,而是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去机械、呆板,沉闷、单一的课堂变得活跃灵动、丰富多彩了,用学生的话说:“自从我与‘活动单导学结了缘,我的学习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仿佛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活动单让我学会了自主独立思考,让我在小组交流中,班级展示活动中不再胆小。有了‘活动单这把钥匙,我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是啊,“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是活力的课堂。这里的学生活而有序,这里的师生共同进步。我的课堂也不例外,“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好,真佩服他,知识面太广了。”“她读得太棒了,尤其是……,我都忍不住也想来读一读。”……这些出自学生之口的过渡话语,总能不绝于耳,让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且进行得自然、有趣、精彩!
两年的“活动单导学”之路走下来,彷徨中有收获,迷惘中有进步。现在的我,甚至会不自觉地陶醉于课堂,享受同学们的精彩展示给我带来的身心愉悦。有时,我会让自己沉静下来,不禁细想:到底是什么带来了如此变化?是观念的彻底转变?是“活动单导学”的更优化设计?是不断强化的小组长培训?还是……其实,在我看来,激励性的评价恰恰是促进小组合作、个人提高的最关键性因素,我的班级就一直在追求评价激励的最优化。
二、 以得星论“英雄”
“活动单导学”模式盛行的初级阶段,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似乎尚未找到“入门儿”的感觉,只知道让自己融入改革,让同学们尝到合作的甜头。
开始我用加星的办法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课上发言一次得一颗星,家庭、课堂作业本上有一颗星,该组即加一颗星,自主时间自觉加一颗星,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积极,视情况而定加星颗数……每组的星星颗数一周“结算”一次,对于得星颗数上榜前三名者,他们有权给其他组同学布置周末作业。同学们疯狂地迷恋上加星,每时每刻都关注自己的小组,有时甚至会因为加星而相互帮助学习,直至后来个别组的星已达百颗。这种办法大约试行两个月后,凭直觉,同学们的热乎劲儿好像渐过,该思索加星“变革”了……
就在同学们沉醉于因为得星个数增多,而有权给其他组同学布置周末作业的喜悦不足两个月之后,我渐渐地感觉到,同学们对于不住攀升的得星颗数开始淡然,似乎这一曾经卓有成效的激励方式,已经再也调动不起他们的竞争欲望。为了将他们参与“活动单导学”学习的激情再度點燃,我的课堂激励办法开始略作调整:一堂课内,组内1、2号都没有发过言扣一颗☆;3、4号发言不加不扣;5、6号发言一次加一颗☆。这下,每组5、6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可热了这头却冷了那头——1、2、3、4号统统都蔫了,热情不再。怎么办?经过一番缜密思量后,我又作了如下调整:一堂课内,组内1、2号都没有发过言扣一颗☆;3、4号发言不加不扣;5、6号发言一次加一颗☆,发言精彩者再另外加☆。”然后,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参与度,还补加了一项:课堂发言,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过言,加两颗☆。终于,学生们真正融进了课堂,他们认真倾听同学们说过的每句话,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叙述自己的想法。
三、 超越物质论精神
至此,我们的课堂真的活起来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真正动起来了。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却不禁开始反思:对于已经即将跨入初中大门的这群“大孩子”而言,真的必须得用略显“小儿科”的“加星制”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吗?
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就在临近学期结束时,我戛然停止了“加星制”。可当细细回味课堂时,我却惊奇地发现:我的语文课堂并未因为没了“加星制”的激励而“冷淡”,一切依然照旧。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是同学们对于铺天盖地的☆已经开始淡然,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在乎同伴、老师对自己的充分肯定。
(作者单位: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