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变化的技能:国际社会的行动策略

2017-09-05 21:49平和光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系

平和光

摘 要 当前,经济社会全球化不断加深,面对科技革命、产业升级、信息技术变革,职业教育需要承担更多使命,而通过职业教育提升人的技能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是各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围绕“不断变化的技能:全球趋势与本土实践”的主题,就技能与可持续发展、技能与青年就业创业、技能与社会公平以及性别平等、技能流动与职业资质框架、全球趋势与中国职业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代表达成广泛共识,认为围绕“预测和评估技能需求;发展惠及全民的技能;提升技能和资格认证的透明度和认可度;推动不同职业更好地利用技能、支持创业”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谋划战略合作、开展行动的战略方向。

关键词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技能变化;职业资格框架(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1-0016-07

2017年7月4日-6日,由中国教育部、德国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主办,主题为“不断变化的技能:全球趋势与本土实践”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河北唐山举行。此次大会是首次在两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之间召开的中期推进会,旨在回顾自上海大会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取得的发展成就,分析新形势下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探索和分享职教领域的有效政策和最佳实践,以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教育官员,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教育部相关司局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院校、科研机构、有关行业企业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职教领域最重要的机制性会议,约每十年举办一次。1987年,第一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德国柏林举办,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999年,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韩国首尔举办,确立了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通向未来的桥梁;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促成了《上海共识》的诞生。《上海共识》提出了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分析和预期发展成果相联系的构想,同时也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改革与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以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均能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

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自2012年上海大会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势头良好,得到全球关注。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所说:“我们现在有了可持续发展新议程,其中包含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以及关于技术教育与培训以及终身学习的若干目标。全世界的会员国一直在推动本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转型,许多国家受到2012年在上海达成的共识的启发。教科文组织修订了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倡议书》并推出了一个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全新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也指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特别是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召开以来,各国携手推进《上海共识》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引导多边合作框架制定,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年的就业技能,倡导开放、合作、包容与公平,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水平,支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仅时隔5年,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全球性职教盛会再次在中国召开,原因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一是顺应了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各方要求全球对话、知识共享以及评估2012年上海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以来取得成就的呼声;二是加强国际经验交流,促进教科文组织会员国改革各自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迎接加速变革的时代对职业技术技能培养所提出的挑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①以及整个《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局局长Kornelia Haugg指出,作为“上海共識”的后续活动,“不断变化的技能:全球趋势与本土实践”会议再次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提供交流论坛,继续探讨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重要课程,这无疑是可持续性的体现,非常值得称道。

二、技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4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UNESCO-UNEVOC)一直主张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

国际社会制定了宏大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含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169项具体内容,目的是让全世界的人们掌握职业技能、可转移的21世纪技能、数字技能、创业技能和全球公民技能等各方面的技能。职业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与教育相关的具体目标: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4.3);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的技术性和职业性技能(4.4);消除性别差距,确保弱势群体获得教育(4.5)等。实现向议程中所规划的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作出巨大努力,但目前的挑战最需要采取行动,确保对进展情况进行密切的检测和评估[1]。

基于此,本次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围绕四大关键问题,即各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按照《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技能培养?如何在一个迅速变化和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培养可提高就业能力的技能?如何从跨国比较的角度对技能加以界定和衡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开展哪些工作?国际合作能够对实施和检测2030年教育的技能议程发挥何种作用?反思了技能对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作用。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策和终身学习系统部David Atchoarena先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委员会的Andreas Schleicher 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王继平先生总结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过去五年共同面临的六大挑战:一是培养青年就业所需技能的挑战;二是确保人人享有职业教育机会的挑战;三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形象的挑战;四是资金投入的挑战;五是创新和研究的挑战;六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他指出,尽管挑战重重,中国积极推进2030教育议程实施,紧密结合本土实际,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三是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四是职业教育促进公平作用更加彰显;五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六是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王继平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强化技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二是研发更加开放的标准;三是建设更加开放的资源;四是完善更加开放的机制。

David Atchoarena先生指出,技能议程的拟定、评估与宣传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要话题,上海会议召开的5年之后,在满足技能变化的需求上我们仍然面临如下挑战:一是如何确保基本技能在基础教育中得到获取;二是如何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技能教育;三是如何解决职业教育毕业生技能存在欠缺的社会现状;四是如何解决高技能人员和低技能人员收入差距极化的现象;五是职业教育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技能培训。针对上述挑战,David Atchoarena先生认为,首先应当支持成员国提高其职业教育系统的相关工作,包括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保障性别平等、促进向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社会的过渡、预期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依据劳动力流动性加强机制建设以识别跨国界的技能和资格、监督评估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果等。其次,在国际合作上,要共享资源,分享有前途的做法和政策学习,加强职业教育机构能力,通过合作研究开发知识,促进南南和南北合作。最后,要根据各国国情适当调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框架,尤其是SDG4②和SDG8③,除提供政策之外,也要进行当地情况的评估,并且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Andreas Schleicher 先生认为技能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货币,人员素质的提升、社会工作和职员活动的参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都依赖于技能。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这些技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跟不上就会被社会淘汰。技能有很多种,包括数学技能、文学技能、读写技能、计算技能等,但是市场对技能的要求有哪些呢?首先是创意,因为市场对那种机械式的劳动力工作需求正在不断减少,越来越多需要创造式的。其次是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即使环境发生变化,也懂得对已有技能进行调整,知道如何解决新问题。再次,要具备高情商,尤其是情绪管理能力,懂得在复杂的环境中利用掌握的社会技能解决很多社会方面的问题。在提高人们的技能上,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一个很好的教育系统来告诉学生到底哪些是使用的、具体需要的技能;二是建立一些在线学习系统帮助工人提高技能;三是建立相关意义的技能,即把人们的技能与劳动力市场进行很好的匹配。

三、技能可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

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是当今世界各个经济体和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例外。许多结构性问题仍然给降低青年失业率带来困难。就业不足和无保障工作普遍存在,青年工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同时,现有技能与迅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之间持续存在脱节现象。在此背景下,此次大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围绕“为了使青年拥有雇主所要求的技能并满足劳动力市场上的自雇要求,各国都在采取哪些措施,雇主怎样加强青年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如何有效支持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已经建立何种体系支持未来的企业家,”等关键问题探讨了技能培养如何应对青年失业背后的挑战以及如何在不同背景的劳动力市场创业。

加纳共和国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职业教育部副部长Yaw Osei Adutwum先生首先介绍了加纳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提升人民技能的原因。加纳总人口2800万人,失业率达到11%左右,其中30%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缺少经验和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可以大大增加就业机会,但学校提供的技能和市场需要的技能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市场需要的技能年轻人没有掌握,年轻人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在工作中完全用不上。为此,加纳实施一系列项目,例如针对某一领域的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女性的电子行业技能类培训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實施的学徒制项目、针对年轻人的再就业项目、与产业界合作定制技能培训项目等等,通过这些项目来提升人们的技能,加强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就业创业。此外,为应对产业驱动型能力方面的培训不足、职业教育的发展缺少资金支持、教员的职业素质亟待改善等问题,加纳教育部牵头对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行业审视和评估,并制定一个能够在全国推动的职业教育培训标准。最后,Yaw Osei Adutwum先生提出加纳职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一是降低青年失业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保证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使产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得到满足;二是从技术上进行改革,通过应对不断变化的技能式的职业教育来增加加纳劳动力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三是通过职业教育改善自身和家人的生活,提升就业率,增强政府治理能力,让人们相信职业教育并愿意接受职业教育,从而使更多社会问题迎刃而解,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

埃及共和国职业教育部副部长Ahmed Elgeushey Hassaneen 先生主要介绍了埃及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以及通过该系统促进该国青年就业创业所取得的效果。为了解决埃及失业率过高的问题,自2012年上海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来,埃及对职业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建立一个基于能力的强制性的系统。该系统以需求为导向,以学校课程学习为基础,与学校相贯通,由众多雇主来决定,并包含了所有项目。二是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框架。埃及开发的国家资格认证系统能够符合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有一个很好的对接和交流。三是实施创业培训计划。埃及总统拨款100亿美元,实行中小企业创业培训计划,对大学生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创业所需技能,目前有200万学生被纳入这一计划中。这一计划也开启了埃及职业教育的一个战略方向。四是构建早期技能教育系统和终身学习技能系统。埃及建立了300多个从学习场所到工作场所转型的培训中心,供2000多所学校使用,学生在那里可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这些项目计划给年轻学生提供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与训练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一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的实际技能。

四、技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

技术变革、全球化和组织结构变化导致的世界范围的技能需求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加重了男女、老少、城乡居民或不同民族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为此,此次大会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紧紧围绕“成功解决不平等现象的技能培养政策或计划有哪些关键要素,如何切实满足特定社群或群体(例如:农村社群、妇女和儿童)的技能需求,雇主在解决不平等现象中发挥何种作用,在迅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上,如何解决残障人士的技能和就业需求,”四个关键问题讨论了一些与公平和性别平等相关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

德国北威州企业商业联合会教育与劳工政策部Tanja Nackmyr主任主要回答了雇主在解决不公平现象时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她表示,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提高工作效率是雇主应对不公平现象的两大动机,前者是因为德国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通常都是家族企业,立足和服务于本地社区,承担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后者是因为德国人口变化很大,导致技工的数量下降,但公司需要技工,不能让任何一个具有潜力的技工落在后面,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这两大动机促使雇主在强化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在实习制的系统中,公司对培训直接支付费用,给年轻人提供实习的地方,让年轻人在实际中得到锻炼,使年轻人实习一结束就能够上手工作。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雇主能够为年轻人提供职业的指导,使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才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去选择就业。此外,雇主在应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方面发挥的另一个作用是对不同群体皆保持开放,特别是针对接受职业教育有困难的人或没有办法进入实习系统中的学生建立很多特殊的计划和项目,以让更多的人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在发言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在推动社会公平上所取得的进展:一是促进男女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女性参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高职女生比例为51%,中职女生比例为43%。二是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2017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已经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51个,福建、陕省、山西等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成绩显著。三是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帮扶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内地职业学校设立民族学生中职班。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残疾人的职业教育。2016年,全国共有专门面向残疾人的中等职业学校(班)118个,在校生11209人。杨进还总结了中国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弱势人群规模大,技能服务需求缺口很大;二是技术更新步伐加快,低技能群体面临巨大挑战;三是职业教育服务弱势人群能力有待提升。面对挑战,中国政府应当在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挥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等方面进行推进。

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基地和成人教育协会执行委员会的Meenu Vadera女士,介绍了“汽车上的女性”这一组织是如何使女性提高生活质量的。她还基于其组织取得的经验总结了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上的两条建议:一是要对非常规生计进行重点划分,明确哪些缺口需要弥补。非传统的生计是帮助女性打破性别、阶级,宗教,性取向,残疾等陈规的生活实践。二是女性需要的不仅仅是硬技能,必须把技能的培训与权力的赋予进行结合,能够让她们获得必要的技能。三是给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比鼓励女性去创业更重要。

马达加斯加就业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部职教司司长Theodore Rakotoarimino 先生介绍了马达加斯加是通过实施国家项目来促使弱势群体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该项目包括三个阶段:培训之前的分类和制定指标制定、3~5个月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培训期、后续跟踪与辅导。项目又辅之两个计划:一是把培训的需求与当地的经济和岗位条件相结合;二是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该项目和计划,马达加斯加农村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

来自葡萄牙卡斯凯什智力残疾公民教育与康复合作组织的职业培训协调员Edgar Pereira先生,分享了智力和体力存在残疾的人群在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是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根据统计,世界有10亿左右残疾人,他们的辍学率和失业率都比较高,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导致简单劳动正在不断减少,残疾人的失业率会进一步提升,要为他们提供职业升级的机会。为此,基于包容性发展原则,葡萄牙政府制定了专门的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调研,编制教材和提供相应的教學内容。此外,Edgar Pereira先生呼吁,公司应当对所有人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类型、不同才华的人,做更具有包容性的公司。

五、技能促进流动性:加强技能和资格认证

在全球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背景下,某些特定行业或国家所需要的技能发生着快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技能会不得不进行调整,新的技能需求将会出现。因此,教育培训体系以及职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大会围绕“在可用信息方面,技能体系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技能需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和教育培训数据在就业技能培养的决策中是如何使用的,劳动力市场预期和预测如何支持劳动市场观察站职能,相关大数据、实时数据是如何用于就业技能培养决策的,”分享了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就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策略,交流了目前技能预测方面的措施和成果、各类数据的使用情况,讨论了国际、地区和国家层面检测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的进展情况造成的影响。

南非资历管理局首席执行官Joe Samuel首先介绍了南非资质认证的框架,指出了该框架在开始资质认证时所面临的问题:将职业资质认证、高等职业认证放在一个框架里会产生什么影响?资质认证框架如何帮助我们加强资质认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何在未来促进学生取得成功?全国的资质认证框架系统是否能提高我们的包容性?是否能让所有有学习愿望的人都有学习机会?该框架的透明度好吗,是否能帮助我们提高质量?在过去的20多年,我们取得了哪些进步,又面对那些重要问题?其次,Joe Samuel认为“分为不同层级进行描述”“根据国家资格证书框架(NQF)进行认证”是两个重要政策,应建立专业认证委员会和大规模的认证数据库。最后,Joe Samuel分享了10条经验:系统性和连续性实施NQF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转型缓慢的本性;了解在自身环境中发展NQF的目的;了解NQF的局限性;认真对待知识产权审查;积极的利益相关者和角色参与者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认识到权力的转移和抗争;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不可忽视;国际网络和国际关系是有益的。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机构部主任Loukas Zahilas 先生介绍了欧洲资格认证框架,该框架提出欧洲各国之间劳动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整个欧洲内得到认可,其目的是促进劳动力在各个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流动,促进公民的终身学习。欧洲资格框架确定了职业培训的八个级别,这八个级别适用于职业教育系统中的所有领域,即从义务教育结束后到接受最高层次的学术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全过程所能获得的所有资格。欧洲39个成员国以欧洲资格框架的八个等级为指导来开发研究适合各自国家发展的各种等级中能力和技能的标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资格认证框架,由此带来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资格框架对接的挑战。Loukas Zahilas表示,在未来这段时间,我们需要去应对各个资格认证系统进行对接、协调的挑战的工作,尤其是需要纳入每一种证书、每一个学位以及其参考的级别,就是把不同的证书、级别进行对接、连接。尤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改善国家认证系统的透明度,所有的利益攸关方都参与认证过程,让他们都能做出贡献,在开发框架中能够利用。在正式、非正式的验证过程中能够促进它的加速。

来自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处的Oliver Diehl先生首先回答了职业教育对德国来讲为何这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给德国提供接受过高素质教育的劳动力,不仅满足中小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而且有助于推动在工作岗位上的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些人更好地融入到劳动力市场甚至社会中。其次,Oliver Diehl先生总结了德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德国人口正在不断减少;二是在企业就职的人数不断下降;三是未获得就业录取的学生就业压力变大;四是很多女性就业意愿不足。为应对上述问题,联邦教育部采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行动:非正式获得资格认可、积极探索数字化、青年移民背景和难民的整合。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扫盲与发展科的Borhene Chakroun先生主要谈了三点内容:一是关于资格认证的对话机制。自《上海共识》发布以来,已经有150个国家正在开发和建立自己的资格认证框架系统。同时一些区域性的资格认证系统也得以建立,例如南非的资格认证框架、东盟的资格认证框架、欧洲的资格认证框架等等,但如何让这些框架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机制,形成一种共同理解,达成一项共同定义,让各资格认证系统能够彼此沟通和对接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二是关于资格框架的质量保障。从一些政策可以看到,多年来,质量保证的重点都是关注于如何能够建立一些职业教育机构或高等教育机构,但是,还要关注资格认证是如何设计的,是否应对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如何能被纳入整个认证系统中,如何评估,多大程度上质量能得到保证,如何确保获得资格认证的人,如何确实达到资格认证框架中的学习成果、学习目的,学习成果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得以评估。三是关于资格的认证。微观的、小层面的资格认证是需要的,例如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一些辅导的机会或在社区中心进行小规模的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结构如何得到评估认证呢?这不是全面的三年的资格评估,而是小规模的小型的资格认证。应该考虑如何确保在不同背景下获得的这些学习目标能够真正的与在一个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认可、评估。

六、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得的进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给大会的致信中讲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历史性交汇,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还是发达国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都迫切需要发展更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技能,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加强职业教育正成为各国的基本共识与重要国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上海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积极落实《上海共识》及各项决议,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为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提供支撑。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国积极落实会议的各项政策内容,职业教育取得了新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尤其是2014年,中国政府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思路、任务及时间表、路线图。截至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已成世界之最。人才培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逬一步凸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公平程度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道路。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模式和成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办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案例。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专题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周为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落实《上海共识》取得的进展:一是中国政府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二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办出职业教育特色;三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体制机制;四是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五是中国政府致力于优化发展环境。同时,周为介绍了我国在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取得的丰富成果:一是合作项目不断拓展;二是合作形式丰富多彩;三是合作内容各有特色。

会上,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贾海明从“扶持职业学校,实施技能扶贫;聚焦贫困学生,实施精准扶贫;培养新型农民,实施引领扶贫;提升县域能力,实施区域扶贫;服务就业转移,实施提升扶贫”5个方面介绍了河北省职教脱贫扶弱取得的进展。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申奕先生介绍了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即“鲁班工坊”,该工坊是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助推“一带一路”战略,落实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海共识》具体行动,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七、《唐山声明》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此次大会的一份重要成果是通过了标志性成果文件《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唐山声明》。《声明》指出,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通过了《上海共识》。本次大会回顾了第三届国际职教大会以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政策进展,探讨了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面临的挑战,探索了相应的应对办法,以期更深入理解职业技术教育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作用,明确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合作的战略方向,实现《教育2030行动框架》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确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目标。此次《唐山声明》议程围绕四个重点领域:预测和评估技能需求;发展惠及全民的技能;提升技能和资格认证的透明度和认可度;推动不同职业更好地利用技能、支持创业等方面谋划战略、开展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支持成员国落实新版《技能议程》,包括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及其网络提供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强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鼓励成员国开发自己的评估和监测体系,来衡量落实新版《技能议程》的进展[2]。

從《上海共识》到《唐山声明》,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有了更殷切的企盼。《唐山声明》为更深入理解职业技术教育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作用,明确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合作的战略方向,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确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目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唐山声明》包含了大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期待,也反映出对于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态度和观点,《唐山声明》一定能够为今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奠定一个新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计划,此次会议召开恰逢其时,《唐山声明》的发布也是对今后落实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上海共识》《唐山声明》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给出了自己的思路和举措。孙尧指出,中国将在未来的进程中,努力做好三个结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继续加强学习借鉴的同时,鼓励中国职业院校走出国门,与各国分享职业教育经验和成果。坚持政府合作与民间合作相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各领域的合作。坚持教育合作与产业合作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服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能合作。

参 考 文 献

[1]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战略(2016-2021年)[J]. 职业技术教育,2016(18):78-80.

[2]翟帆. 变革的时代,世界重新审视技能[N].中国教育报,2017-07-11(07).

Skills on the Move: Action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ing Heguang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and social globaliz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 in the face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chan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needs to take more mission, and improving people's skills through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to cope with the ever-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of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 "Skills on the Move: Global Trends, Local Resonances", made a deep discussion on skill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kills as well as youth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and social equity, skills and gender equality, skills mo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framework, global trends and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legates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that forecasting and evaluating skill needs, developing skills to benefit the whole population, enhancing the transparency and accreditation of skills and qualifications, promoting different careers to use skills better and to support entrepreneurship are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action carried out by all countri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kills on the mov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system)

Author Ping Heguang, intern researcher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ademy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52)

猜你喜欢
体系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构建统战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试析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体系整理
物质体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运行体系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