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娥
教育是培养生命、完善生命的。教育中的个体是有灵魂、有情感的。只要是人,就需要温暖和爱,这正如万物需要阳光和雨露。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对色彩斑斓的教育生命个体,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成长比传授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
一、爱心就是阳光
班级,是一个集体,充满了温暖和爱。班级就是个大花园,“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这片溫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
张萌同学,上学迟到是家常便饭,课堂上目光总是游离于课堂外,有时是低着头画画,有时拿着小剪刀剪纸片,课间常常自己坐在座位上发呆。通过多方了解,知道她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她父亲跑业务经常不在家,常常是给她留下生活费让一个10岁的小女孩自己在家,且不说她拿钱是否买吃的、玩的,单单漫漫长夜她该有怎样的心理变化?我请她爸爸进学校交谈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也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好像有点问题,决定去找心理咨询师作心理疏导,家长也保证在家多关爱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达成了共识。在学校安排班内最热心的同学与她同桌,让她担任收发作业的小组长,每天在晨会前就要把小组成员的作业收齐交到任课老师处。这样即督促她自己完成作业,又让她学着与同学交流;她爱画画,爱剪纸,就把她的画张贴到班级的绘画园地,用她剪得小花装饰教室。我还与美术老师沟通,让她进了课余绘画班。让她感到她是集体中的一员,这个大家庭没有忽视她,老师、同学都很爱她。头发乱了我给她梳梳,红领巾脏了给她洗洗。悄悄告诉她,可以认老师这个妈妈,有什么事、什么话都可以告诉老师。渐渐地,她不再迟到,作业也基本完成了,她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学校艺术节绘画比赛获得了级部一等奖,主动要求参加越野赛,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她笑了,在温暖的阳光中她笑得很甜。爱是教育的“催化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因此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
二、耐心就是动力
培养孩子是一个过程、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凡涉及孩子的事,就要有耐心。
李涛同学,走路时脚习惯性在地板上拖沓,嘴里还哼哼着,经常惹来同学的笑声,课堂上很不爱学习,上课时不是拿着笔拧来拧去,弄得满手满身的圆珠笔油,总是抱着课桌东张西望,弄得书本散落一地,作业写的一塌糊涂,同学们都不愿与他同桌。面对这样随性的孩子,想想还要教他好几年呢,怎么办呢?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一视同仁。对于有点特点的学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孩子在家是妈妈的宝,既然是我班级中的一分子,那就是今生与我有缘的人,可不能与他擦肩而过,我要走进他,了解他,与他成为朋友。我首先做了一次家访,他有一个大他15岁的姐姐,他又是男孩,成了大家庭中的心尖尖,从小娇生惯养,没培养出一点自理能力,直到上学了,家庭才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诸多弱点。他妈妈无可奈何地对我说:“不是不管,说也说了,打也打了,就是没有改变,这个孩子算是没治了!”面对家长的无奈,我还是庆幸的。庆幸他的家长虽然在教育孩子方式方法方面欠妥,但是没有失去教育孩子的信心。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让他的家长认识到,只要家校齐抓共管,没有帮扶不了的孩子。只是有这种习惯的孩子,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家长和老师要耐住性子教育,一定不要放弃。我用两天时间制定了一套转变他的小细则:让他当我的“小跟班”,让他意识到老师眼里有他,也让同学心里有他;能抬起脚走路,学做男子汉;能把书本摆正了,给她一个会意的微笑;能集中精力听讲10分钟了,摸摸他的头,给他竖一个大拇指;简单的问题能主动回答了,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能静下心来做题了,我会让他大声说出“我能行”。每天晨会时间都让他的小组长在全体同学面前说出李涛的一个优点,让他体会到“好孩子”的感觉,让他享受“能学好”的乐趣。就这样,这个被家长自认为“没治了”的孩子,在我的精心呵护和耐心鼓励下,他有了改变的动力,渐渐地有了自信,不好习惯在慢慢退去,偶尔有点小插曲,也算是给同学们带点乐趣,成了班级中的一个小可爱。在这个过程中,我默默地做着孩子精神生命的“人师”,用人性的温情涵养学生的人性。
教师就应该用爱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温暖学生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