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贵
少先中队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人物画像及展示学生书画艺术水平的条幅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少先中队自身的故事就属于行为文化。
中队故事,是记录中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这些故事或给人以快乐,调节气氛;或给人以启迪,回味悠长;或赞扬先进,树立榜样;或规劝后进,催其进取。这些故事反映出新的中队管理理念与策略,是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一种方式,对队员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一、谁来记录中队故事
少先队工作的有效实施,如果单靠中队辅导员则会孤掌难鸣,需要借助校内外多方面的合力。只有将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为一股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德育合力,才能形成有助于队员健康成长的教育场,这也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中队故事不仅仅是中队辅导员的教育随笔、工作案例,更应该是队员对亲历活动的认识和情感,为队员互相理解、真诚交往构建一个平台,真正使少先中队成为儿童之家。另外,少先队故事还可以是家校联系的纽带,让家长通过中队故事了解中队中的事件,从而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也能及时把自己的想法、意见记录在中队故事中,参与到中队建设中来。
因此,记录班级故事的人应该是:中队辅导员、每位队员及其家长。
二、中队故事记录什么
可以记录体验活动。一次中队会、一次运动会、一次文艺汇演……都可以作为中队故事的素材。如主题活动“走近富饶的家乡”、“寻找历史變迁的足迹”,每一位队员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认识,再把这种个性化的体验,转换成故事,从而更好地引导队员成长与发展。
可以记录偶发事件。所有的偶然事件都隐藏着某些必然的因素。一旦出现,辅导员要尽量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争取最快地找到最佳的处理方式,获得最理想的效果。辅导员可以引导当事人将自己的经历编成故事讲给队员听,还可以请事件目击者来讲述,也可以让教师、家长等都来发表意见,因势利导,通过自我反思、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等方式,让学生调适好自我。
可以记录师生的交流。在中队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崭新的话题不断出现。辅导员要善于捕捉话题,及时与队员交流,并把这些交流倾之于笔端,与队员们一起品读、体味,构建真诚对话的平台,让爱与信任激励每一个队员。
三、中队故事的语言形式
中队故事讲述的应该是中队生活中真实鲜活的故事,也是辅导员、队员、家长真挚情感的流露。文本形式可以是事件、活动的过程叙述,可以是夹叙夹议,可以是日记体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为了让队员爱听,中队故事要力求形式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故事中还可以穿插活动图片,做到图文并茂。队员们读着发生在自己中队甚至是自己身上的故事,心灵将会受到长久的滋润。
中队故事中应该是表扬与批评共存。表扬,能使队员获得成功的体验,队员在中队故事中得到教师、伙伴、家长的肯定、支持,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转化为动力,使其更加奋发努力。批评,使犯错队员能正视自身的不足,自我反思。中队故事在面对表扬和批评这对矛盾时,还应以表扬为主,公正有效的批评作为补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中队故事的功能及教育意义
用中队自身的故事去教育、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具体体现为:
1.凝聚功能
中队故事,能使个人与中队的目标一致,把个人与中队紧密相连。这种共同创作的过程,寄托了中队成员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体现了共同的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2.规范功能
中队故事,能形成中队积极的舆论导向。学生不约而同地遵守中队的行为准则,每个成员都在无形中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进行自我约束,让自己的行为合乎中队集体的规范。
3.赏识功能
中队故事,记录了队员的点滴进步,大家分享了彼此的成长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体验到取得成功欢乐的人,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在中队故事中品尝了成功喜悦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使得他们期待自己变得更好;而那些通过中队故事,分享了他人成功喜悦的队员,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震撼,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中队故事,是中队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是队员的成长过程、心路历程的文字相册,给每位队员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记录、阅读、交流故事,让学生敞开心扉、学会倾听、真诚交往,说真话、诉真情,把每一个珍贵的瞬间留住,不仅是对中队生活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最好激励。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