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摘要:大班是幼儿园的最高班级,大班意味着孩子马上要进入崭新的学习阶段——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在此过程中,自律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否具备自律性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自律性,为其进入小学打下坚实基础,已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自律性;培养方法
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种能力。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理、合作等方面能力均有显著提升,逐步形成规则意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自律性极为关键的阶段,教师的有效引导极为关键。
渗透规则意识
促使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一般情况下,班级常规都由教师进行制定。教师在制定常规的过程中,通常站在自身角度进行考虑,但实际上,班级常规面对的对象为幼儿,教师制定的常规难以得到幼儿的理解与接受。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班级常规的制定。例如,在制定班级图书角的阅读规则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图书摆放、阅读、分享、等待以及不遵守阅读规则的惩罚等。若规则实施后产生矛盾,则同样与幼儿们进行讨论,对规则进行修改、完善。较之传统的常规制定方式,幼儿参与后的常规能够得到幼儿的理解与接受,在提升幼儿规则意识的同时也使规则真正得到执行。
促使幼儿体验管理过程 除了让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变成规则的执行者,使幼儿在体验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养成规则意识。例如,让幼儿轮流当“小组长”,图书管理小组长负责管理图书、玩具的收回与整理,后勤小组长负责监督幼儿饭前的洗手与饭后的餐具收拾,午睡小组长负责管理幼儿午睡过程中的安静与午睡后的被褥收拾,等等。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真正体验到管理者的“困难”,感受到不遵守规则给他人带来的麻烦,进而产生自律性。
实施榜样教育
教师以身作则 幼儿的思想纯净得如同白纸,因此其也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园中,幼儿会将教师视作自己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首先,在外貌上要素雅大方、干净整洁,切忌浓妆艳抹。笔者曾在一次检查中发现,一个幼儿的手指甲涂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在询问后得知,这是因为其他教师在指甲上涂了指甲油。其次,在交流中要亲切礼貌。幼儿与教师所处时间远远超过父母,因此,幼儿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下意识模仿,教师亲切、礼貌的用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带来正面影响。
塑造同伴榜样 除了教师榜样之外,同伴榜样同样极为重要。相比教师,同伴离幼儿更近,因此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与学习。对此,教师可在幼儿中树立一个榜样,如“打扫卫生小能手”等。通过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识。
加强心灵沟通
除了幼儿园之外,父母、家庭同样对大班孩子自律性的养成有较大帮助。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与沟通能够有效促进孩子自律品质的养成。但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沟通技巧,其中最关键的是心灵沟通。心灵沟通,顾名思义即用心进行沟通。心灵沟通能够使父母有效了解孩子心中的疑问与困惑,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走出困惑,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此,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通过引导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对错,进而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
引导自我管理
一直以来,教师都向大班孩子强调自律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教师从未真正放手让孩子进行自律。笔者认为,只有当孩子真正进入需要自律的环境时,才能体会到自律的重要性,才能学会如何自律。对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渐引导幼儿脱离教师的束缚与管理,进行自我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进行具体的指导,只能进行宏观干预,将时间与空间真正地交予孩子。唯有如此,孩子的自律性才能真正养成。
结束语
大班孩子正处于自律品质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能否在该阶段进行有效引导,将直接决定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大班孩子的自律性成为了当前学界的主要研究方法。然而,自律品质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这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受学识所限,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措施尚属基础,更多行之有效的对策还有待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研究,本文仅是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刘振华.幼儿自律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2(11):84-84.
[2]许卓娅.幼儿自律能力的成长[J].家庭教育,2000(7):60-60.
[3]白耀东.幼儿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