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瑞霞 张 敬
以适合的教育托起梦想之翼,成就精彩人生
—— 走近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的优秀教师团队
文 | 苏瑞霞 张 敬
地大附中人坚定地走着,走向心中的祈愿,追赶世间的真,超越自身的极限,绽放生命的神奇。我们走过的地方,水墨摇曳,青草茵茵,绿树参天,鸟语花香……
——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玉萍
在优质教育资源林立的京城,有这样一类学校:在生源上,她们并不占优,但是“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学校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积极寻求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因“低进口,高出口”的办学成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享誉一方,为京城教育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地大附中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区属公办完全中学。学校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品学兼优,为国为民”的地质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最优发展。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注重课程的综合化、主题化,以“主体参与式”课堂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男生女生课堂”“国学”“律法人生”“中学生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和“堆绣”等校本课程独具特色。其中“堆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于2013年底在北京市进行了教学成果展。学校还在各个年级开设了“好作业”硬笔书法系列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营造墨香校园文化。经过近几年的改进提升,学校育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三考成绩不断迈上新台阶,得到了市、区教委的表扬。学校连续四年被北京市四大主流媒体联合评为“京城百所特色校”,并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海淀区课程改革基地校”“校本培训示范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京城最具幸福感领军学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等荣誉称号。学校第一波入围海淀区新优质序列,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地大附中最强加工力育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学校的教师队伍居功至伟。附中现有教师87名,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4名,区优秀知识分子3名,区名师工作站成员3名,区班主任带头人3名,区学科带头人11名,区骨干教师19名,硕士学位教师30余名。60%以上的教师承担国家级或市区级研究课题,40%以上的教师在全国、地方出版、发表论著,一大批教师论文获市区级以上奖励。2015年度学校11项课题获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2016年度学校又有6项课题获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13项课题获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正是凭借着无私的大爱情怀和非凡的育人智慧,老师们在附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教育故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成人、成才、成功的梦想。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就让我们走进地大附中,听老师们谈一谈自己,说一说学生,讲一讲发生在这方校园中的那些教育点滴。“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老师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正是对其自身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奉献教育、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与荣耀,绽放了最美丽的自己!
翟浩老师是地大附中的体育教研组长,自大学毕业起已在此扎根了21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秉承两个原则不动摇。一是不片面追求竞技成绩,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其受益终身。为此,翟老师巧妙地将游戏、比赛等引入教学,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学生不再认为体育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乐在其中,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悄然得到提升。二是自起始年级始,翟老师就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从而将学生受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体育。同时,翟老师在教学中还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自悟自得”和教师的有效“点拨”相结合,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翟浩老师的课年年都被评为校优质课,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广泛认可。在他和教研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课间操表演已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融竞技与趣味于一体的一年一度的校体育节和秋运会红火热闹,深受学生喜爱。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科学、系统,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在区域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每年都有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而进入理想的高校。
在教学上,翟老师是一位良师,他用智慧帮助有天分的孩子凭借体育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也用爱心、耐心和赏识引导普通孩子感受体育之趣,享受运动之乐;在生活中,翟老师又是一位益友,他和孩子们聊赛事、聊球星,把自己对于体育的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都能热爱并坚持一两项体育运动,因体育而健康、而快乐。这就是翟浩,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起跑线”,他引领学生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与飞翔!
贯三荣老师1990年毕业于首师大英语专业,现为学校初一年级组长、英语教研组长。作为年级组长,她是整个年级师生的“大家长”。每周一下午学科课改教研活动,她把各项听课、评课、研课等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是优秀的组织者和协调员。她注重学生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搜集资料、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教研组长,她站在课改前沿,积极对教师的教学教研进行跟进指导,并与校外专家有效配合,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她的领导下,校英语组被评为“海淀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就连学校的外教也和她格外亲近,她的友善、真诚与热情成为国际交往最好的媒介和桥梁。
作为英语教师,她积极投身学校的“Z课堂”教学改革,凭借自身对初高中英语都非常熟稔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整合,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她坚信,教会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一个个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既能应试,更能终身受益。
高中学生会考100%通过,中考生均110多分,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口语大赛、短剧大赛、书法大赛中获奖无数;其本人成为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四有”教师、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这些成绩令她自豪,但更让她骄傲的,是她影响了许多孩子的一生。“我要做一名像贯老师一样的外语教师。”学生的认可,学校的信任,使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满足,不懈怠。正如学生所说,她就像一台“马达”,永远充满激情与活力,永远在追求着更加优秀的自己。
田军老师是学校高二年级组长、数学教研组长。他直爽、开朗,在年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上独树一帜,堪称楷模。
田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他带领年级老师们时时处处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从而为其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善于观察学生特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找到他们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帮助其扬长避短。他绝不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善于使用教育智慧,适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寓教于乐,让教育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他特别注重让学生打好基础。一方面,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阅读教材的能力,让他们会学习、会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他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利用生教生、师生共同合作,通过广泛的讨论与探究,让学生自然习得数学知识,提升了综合能力。他敢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内化。通过“多反复、快反馈、小步走,由浅入深”,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年级管理上,重养成重引导;课堂教学中,重基础重自主,这就是田老师“化繁为简”的教育智慧。他总说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所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份内事”。但那些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孩子,在高考中考出了接近满分的最佳战绩,生均成绩名列市区前茅,这一切证明,田老师真的把所谓的平凡做到了极致!
这就是田军,他既是让学生敬畏的年级组长,又是佳绩频传、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一线老师,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在角色的轻松转换中,他享受着生命成长花开果熟的幸福与喜悦……
自1992年参加工作起,赵卫红老师就一直在地大附中工作。她做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主任、办公室主任,现为学校行政副校长、工会主席,并承担高三化学教学工作。2016年,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
赵老师开朗、乐观,喜欢唱歌、跳舞、旅游、摄影……在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她也努力让师生的工作、学习都变得快乐而充实。她亲自参与设计的桃李园温馨雅致,师生在此读书、聊天、开展活动,其乐无穷;她开办了教工美食厨房,开设教工美食课程,给老师们过集体生日,让大家的生活有滋有味;她将原来废弃的屋顶仓库改建成了集学习、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活动中心,孩子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美好的青春记忆……让师生对学校有家的归属感,正是她的目标。
多年来,她注重抓住点滴机会给学生以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将每项活动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 “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活动,她搞帮帮唱,组粉丝团,带头给选手加油助威,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团结友爱、文明观赛、严守纪律、感念师恩等观念,使参与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教育。
赵老师认为,教学是教师之本。因此,她始终未离开过教学一线。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信任和尊重。多年前她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成为课改的先行者。
赵卫红是一名教师,更是学生喜爱、尊敬的长辈与朋友。如今,她的许多“孩子”已经学有所成,在天南海北扎下了根,而她,依然微笑着执着地坚守在校园中,如一轮暖阳,用自己的七彩之光,为一个又一个生命涂抹上最美的底色……
张卓,一个瘦削、干练、阳光、自信、思维敏捷的大男孩儿。“80后”的他是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现任初中部党支部书记、初三年级组长。在过往十几年的从教历程中,他人如其名,一直行进在追求卓越的路上。
200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张卓就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地大附中这片沃土上,他快速成长,成为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海淀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学院路研修中心兼职教研员,获市级成熟期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展示课北京市一等奖,在2016年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学院路学区一等奖、海淀区二等奖,并被评为2016年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三年前,基于校领导一次有些“冒险”的决定,他毅然“转战”初中,并成为了年级组长。在教学中,他放低身段,认真研究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向老教师请教,形成了一套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年级管理中,对教师,他努力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并不断增强集体凝聚力,让团队和谐精进。2016年他所带的初二年级组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海淀区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对学生,他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积极发现其闪光点,暖心地给予他们赞赏与激励。同时,他坚信“改变不了学生,但是能改变对学生的态度”,针对学生入口低的现状,他特别注重增强孩子的自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优秀。他所在的年级组,学生仪容仪表100%合格,各项活动表现突出,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昔日,校领导慧眼识才,张卓迎难而上;今天,他以优异的表现回报了领导的信任与重托。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了对的事,一切,都刚刚好,并且,一定会更好……
在心血管内科中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床边责任制护理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的效果,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还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应用还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研究发现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应用对促进心血管内科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李瑛老师长期坚守于教育教学一线,26年的教龄、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是她用心、用情、用智刻下的闪光岁月履痕。她是区学科骨干教师,并在区“风采杯”展示活动中斩获学区一等奖、区二等奖。
自2007年到地大附中任教起,她连续十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并成为学校首届“李四光班”班主任。她坚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为此,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她针对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确定德育关键词,如自信、自律、守规矩、爱整洁等,或将其写在教室侧板上,或用这些关键词来命名小组,这样,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强化与践行中自然而然就达成德育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她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她首先从自己的班级做起,每学期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通过讲故事、做手抄报、画思维导图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她大力倡导师生共读,推行整本书阅读。渐渐地,她和学生的读书热情也影响了全校师生,地大附中书香校园建设,她功不可没。
李老师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她认为,要引导小组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探究,问题设计非常重要。为此,她进行了区级课题“通过问题设计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她所带的学生中考成绩在片区名列前茅,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升入区级以上重点中学。
“瑛”,意为美玉。李老师就是这样,切磋琢磨,把自己打造成一枚教坛美玉,用质朴而夺目的光彩,去温暖学生,也照亮了自己的当下与未来。
董欣璇老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快人快语的她,在专业成长之路上也是竿头日上,日就月将。工作第一年,就成为海淀区首届“内地新疆高中班”班主任;工作10年,她做了10年班主任,并在地大附中连续6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她曾被评为北京市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海淀区三八红旗手、班主任带头人、教育系统先进青年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其撰写的论文《高中后的多元出路》,在“2015年北京市高中生涯课程教材实验项目”课例征集中荣获一等奖,所负责的“基于微信平台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被立项为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虽然并非师范专业“科班”出身,但是管高三、教高三,年轻的“董小姐”自有“心得”。
她注重以经营家的方式来经营班级,给孩子们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她积极开展班级小组自治,并引导学生从细节处追求完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养成了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她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成人仪式、考前减压PARTY等,让学生的高三生活也多姿多彩。她所带的多个班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
董老师认为,成功的老师首先要热爱生活。她会到世界各地去看不同的风景,会让班里鲜花常开,还会带学生去看彩虹、看初雪。她愿意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爱、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勇于迎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带领他们去发现美、缔造美。
姜海波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1年参加工作,2006年调入地大附中。是学校课改先进个人、最受欢迎十佳教师、四星级优秀班主任,在海淀区初中教师学科教学基本功片组展示活动中获小组一等奖。现为学校高三年级组长,并担任高三政治教学工作。
姜老师已经连续五年担任年级组长、连续七年做班主任了。在年级组建设中,他注重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营造融洽的团队氛围,使大家在工作中有竞争更重合作。对待学生,他一方面给学生立规矩,一方面与孩子们交朋友,既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又能与他们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让教育润物无声。
传统意义上,政治课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姜老师的课堂却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热情高涨。他的秘诀就是“讲故事”。他会借助于一个个有趣、感人、发人深省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去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加深对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姜老师特别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走近他们,在朋友式的聊天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姜爸”。他的课堂,没有说教与灌输,有的是亲切的交流与循循善诱。在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中,在观点的交锋与思辨中,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动了,课堂活了,成绩提升了。
姜老师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也一直在认真书写着自己和学生的教育故事。故事的主线是“成长”,故事的基调是“温暖”,故事的关键词是“爱与责任”。已有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未来的故事,更值得期待!
刘明霞,首师大教育硕士毕业,有多年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现为学校物理教研组长。她特别注重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让老师们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实践中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一年间,组内教师课题结题两个、开题两个,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她带领老师们积极开展学科教研基地申报工作,“2017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转变方式研究”得到了区教研员的肯定与支持。
在班级管理中,她坚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闪光点。为此,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特长,因人而用,因材施教,使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她会不厌其烦地把管理的诀窍告诉他们,在她的指导下,学生的为人处事和管理、自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升。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她日夜牵挂的孩子,家访是她休息日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一个厌学的孩子因她的努力而重回校园,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她脸上那欣慰的笑容。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方法、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她深入落实新课改理念和学校“Z课堂”改革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和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更广泛更主动地参与探究,提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无论是小组学习还是活动设计,她都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动起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进步、收获的喜悦。
刘老师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教育的人,她要求学生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上都做好细节,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习氛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细节,全情投入,刘老师的职业人生,自是花开满园!
王小明老师似乎是一个矛盾体:初见她,便会被她温柔如水的声音所吸引,然而她不但有着男孩的名字,而且还是“核物理”专业出身。
来校五年,王老师实现了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大循环。学生中考、会考成绩远超市平均分,高考成绩创学校新高。在教学中,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爱学;理论物理出身、8年高校工作的经验,使她在教学中能够保持一种高站位,能更深刻地去理解教材,去分析中高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让学生会学。她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严谨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了许多学校之前从未做过的实验,使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她的课堂,紧凑、高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炼。
在教科研领域,王老师堪称“劳模”。她所发表的国际期刊索引收录、第一作者的文章已近十篇,近三年区征文比赛她无一缺席且成绩优异。那么,她是如何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写论文的呢?其实,她的论文并不是刻意写出来的。她有一个长期保持的习惯,那就是每上完一个章节的课,每做完一次公开课,她都要从学生、学科和教学等不同角度写反思、写总结,尤其是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专家、同行的意见与建议。在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等大考后,她也会进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整体评析。这些反思、评析稍加整理,便成了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的优秀论文。正所谓好反思成就好教师!
“教育根植于爱”,这是王小明老师始终坚持的教育信条。她尊重、爱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着真理与爱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