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形势变化下的专业转型升级创新探索与实践
——基于国际物流专业群协同育人的视角

2017-09-03 06:58:35云,林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货运供应链物流

王 云,林 青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教材教法研究·

行业形势变化下的专业转型升级创新探索与实践
——基于国际物流专业群协同育人的视角

王 云,林 青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随着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对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的人才跳出过去过于关注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等环节,转为服务于整个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协同育人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国际物流专业群,根据最新岗位要求,确认所需的核心能力,然后根据核心能力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发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引领的实训化创新教材体系,并利用精品课程进行线上线下的项目实训式教学,结果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增强了专业团队的科研能力.

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1 提出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出高职教育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6 号)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专门服务于国际贸易中的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环节.随着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对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的人才跳出过去过于关注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等环节,转为服务于整个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行业形势变化,进行专业升级转型,培养行业所需的人才.

协同创新源于开放式创新.美国切萨布鲁夫(Chesbrough,H.)教授认为,开放式创新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不再区分创新是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是应用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创新活动的边界是模糊的.“ 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其商业化路径既可以从企业内部也可以从企业外部进行.” 一个组织只要有很强的资源挖掘和资源整合能力,就可以通过开放式创新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保持自身的创新优势地位.因此创新是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过程,要求企业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构建创新要素整合、共享和创新的网络体系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报关与国际货运的人才,面对行业产业升级进而对专业培养人才提出复合要求,我们以协同育人的视角,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2 行业与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行业形势发生改变

进入21世纪国际服务经济增长迅猛,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转向服务业.近几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全球经济经历了一场结构性变革, 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能力日趋局限,而不断涌现的一站式流程服务将全球服务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国经济学家Steve Kremper ( 2004)将其称之为服务供应链.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服务供应链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快速崛起,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以国际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企业, 通过与功能型服务商的合作,对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上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来实现客户价值以及物流服务增值的过程.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一个三级供应链结构,即客户、国际物流服务集成商、国际物流功能服务商(见图1).

图1 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

国际物流服务集成商则是一种新业态,是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与传统的功能服务商相比,集成商的业务是全方位一站式的流程服务(见图1),与大数据时代客户需求相吻合,这就预示着国际物流服务集成商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国际物流一站式流程服务已经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欧美国家的国际物流业之所以十分发达,其强大的物流能力不仅体现在货物运输能力上,还体现在其流程增值服务方面,包括仓储与配送服务、报关与报检等通关服务、港口服务、航运服务等.以被称为世界物流冠军的德国为例,德国制造业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而把一些标准材料和零部件采购、配送、通关等国际物流服务通过合约打包形式外包给物流公司,其合约期限有一两年,有的长达10年,专注主业、外包副业,德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双向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此.中国一些走在同行业前列的功能服务商已经意识到这种变化并进行积极的应对,包括业务转型和人才的储备.从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趋势看,国际物流功能服务商向国际物流集成商转型是大势所趋,而相应复合人才培养不仅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

图2 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业务流程

2.2 专业招生形势的骤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01年设立,是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014年,对重点培育专业进行再次更新申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被广东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2011年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转变,以及2014年国家精减诸多政府审批权力,报关员证、报检员证考试随即取消,在这样的形势期间,报关与国际专业的招生人数锐减,2008年招生333人,2009年招生 295人,2010年招生193人,2011年招生126人,2012年招生169人,2013年招生86人,2014年招生98人,2015年招生131人,2016年招生72人.为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行业形势的变化,进行转型升级,跳出专业过分专注国际物流报关、报检环节,转为服务于整个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专业间协同创新育人,培养适应行业形势变化的复合型人才.

2.3 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的需要

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各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设新专业,专业数量激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专业规模偏小、人力资源与教学资源分散等矛盾突出,导致办学效益低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此外,专业建设缺乏系统思考,行政条块区划严重,院系与教研室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时有发生,资源共享机制难以形成,教学设备闲置率高,因此,急待通过协同育人来解决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共享的目的.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适应行业升级的需求,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我们提出协同育人的方案,包括六个环节:①构建国际物流专业群;②确认人才培养所需的核心能力;③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④开发“高职高专国际物流专业群实用型创新教材”;⑤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⑥进行项目实训式教学.

3.1 适应行业升级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构建国际物流专业群

通过调研,掌握了行业发生的变化,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专业发展,提出跳出专业过分专注国际物流报关、报检等环节,以国际物流供应链的视角,进行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港口与航运专业进行整合,构建国际物流专业群,培养适应行业升级所需的专业人才.

3.2 根据最新的岗位要求,确认人才培养所需的核心能力

为了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团队对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解析,寻找对应的岗位,并对主要就业岗位能力进行剖析.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主体是功能服务商,且以中小企业为主.我们多年对企业调研时发现,功能服务商在员工招聘时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业务经验,二是对企业的忠诚度.其中,业务经验是指对传统物流业务的熟悉程度和客户资源,而忠诚度主要是避免客户流失而不是员工的去留.企业的此种要求存在两方面脱节:其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现实需求的脱节.业务经验要靠实践经历的逐步积累,这恰恰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短板,所以出现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而企业需要人才相对不足的局面.其二,现实工作与未来发展的脱节.尽管企业的人才要求是基于实际工作的考量,但是现实情况是,传统的业务经验并不能满足物流业务模式的转变,客户流失也并不单靠忠诚度就能解决,业务创新才是避免客户流失的最终保障.

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国际物流服务集成人才应具备如下复合能力:

1)通关能力.包括:报关、报检、报税、保税加工海关监管、保税物流海关监管.

2)制单与跟单能力.包括:贸易合同、货运提单、保险单、信用证等单证处理.

3)货代能力.包括:询价、订舱、配箱、结算.

4)外汇核销与融资能力.包括:货币兑换、现汇与期汇交易、国际借贷、结汇.

5)流程设计能力.包括:采购流程、通关流程、贸易流程、配送流程.

3.3 根据新的人才复合能力的要求,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新的人才复合能力要求,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港口与航运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初步形成专业群平台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构建“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见表1),力求培养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4 自主开发适应新形势的教材体系,开发“高职高专国际物流专业群实用型创新教材”

为了保证培养行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专业团队重新规划国际物流专业群教材体系,开发创新教材,引入行业的最新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过程及任务等,并与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同时重新构建写作体式,将教材创新为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引领的实训化教材.

表1 报关、物流和港航专业初步整合形成“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

以《国际航空物流实务》课程为例,全新设计书中的学习项目,始终以新西兰航空进口澳洲龙虾案例为牵引,并以航空物流的基本业务流程为顺序,依次学习航空物流货物、航空物流方案设计、航空运费计算与货运单填制、航空物流货物的接收与配载、航空物流货物的报关与报检、航空物流特种货物操作、航空物流货物的到达、交付与索赔7个工作过程.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每个工作项目包括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工作项目学习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与项目有关的任务;第二个环节由学生进行任务的展示和讲解;第三个环节——知识链接,介绍项目完成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第四个环节——操作与深化,根据所学项目专业知识,结合澳洲龙虾航空物流案例,进行实际操练和相关知识的深化;第五个环节——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与学习项目有关的当前最新内容和前瞻性知识;最后,为了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本书特别设置了第六个环节——课后训练任务,该任务始终围绕着从日本航空进口汽车配件案例,让学生通过课后训练任务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专业团队与行业企业国际物流服务集成商合作,推出了“高职高专国际物流专业群实用型创新教材”(商务部暨中国贸易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已经出版《物流信息系统》、《E-时代报关实务》、《国际物流单证实务》、《国际航空物流实务》、《国际贸易操作与核算》、《物流营销实务》,并陆续还要推出《供应链金融实务》、《电商供应链实务》等.

3.5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专业团队大力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将部分课程资源传输到网上,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外,还能够在线学习,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而且通过网上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更加有利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已建成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物流信息系统》,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际航空物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实务》、《中国关税实务》.

3.6 利用新的教材体系和精品课程资源,进行项目实训式教学

为了培养行业所需的人才,专业团队进行项目实训教学,主要包括:①使用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引领的创新实训化教材,并配合线上的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拓展练习和提升;②运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更多扮演辅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③运用项目实训任务创造一个模拟的工作场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配合学生项目实训任务的完成,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④革新课程考核方法,除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将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和精品课程线上完成情况都计入了考核,更加客观反应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

4 专业改革初步成效

4.1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适应行业形势变化,以协同育人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最新岗位要求,确认所需的核心能力,然后根据核心能力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发新的教材体系,并利用精品课程进行线上线下的项目实训式教学,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升级提供助力.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物流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用人企业对本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综合评价的良好率和优秀率分别为 96.6%和 74.3%,可以表明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4.2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专业改革推动积极创新,在专业改革期间,产出了一批教研教改成果.①专业建设方面,已成功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申报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②教改研究方面,专业团队核心成员作为主持人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厅课题1项,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1项,中国物流协会教改课题3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的文章8篇;③课程建设方面,省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④教材建设方面,自主开发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引领的创新实训化系列教材,已由商务出版社出版6本,此系列教材已被多所高职院校选为教材,并得到一致好评.

图3 全国设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高职院校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行业形势的快速变化,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协同育人的视角,构建国际物流专业群,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增强了专业团队的科研能力.此教改项目的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具备一定的示范作用,广东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1所,全国有156所(见图3),由于行业形势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全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招生情况都呈现骤减趋势,我们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为全国设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高职院校专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思路的参考.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6-11-16].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200704/21822.html.

2017-03-09

2015年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GL2015172016);2016年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教研项目(JZW2016127).

王 云(1972-),男,内蒙古阿拉善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贸流通、高等教育. 林 青(1974-),女,江西上饶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G642.0

A

2095-185X(2017)02-0081-05

猜你喜欢
货运供应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无人机(2018年1期)2018-07-05 09:51:00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无人机(2017年10期)2017-07-06 03:04:36
货运之“云”
专用汽车(2016年5期)2016-03-01 04:14:38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