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妇儿保健中心) 编辑|严芳
读懂胎心监护,胎儿健康随时掌握
文|周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妇儿保健中心) 编辑|严芳
胎儿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孕妈妈的心,可除了数胎动,你如何知道胎儿在宫内是否存在着缺氧等异常情况呢?胎心监护可以通过监测胎心变化及其与胎动、宫缩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评估胎儿安危。
胎心监护是评估胎宝宝宫内状态的一种手段,在产科临床应用非常普遍。孕妈妈每次产检时,医生会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心,小宝宝咚咚咚咚快速而有力的心跳声,会令妈妈们激动不已,还有些妈妈甚至会买台家用的胎心监护仪,时不常地听一听宝宝的声音。
这里介绍的胎心监护仪是应用于孕晚期和产时由临床医生进行专业分析与解读的设备,除了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还可以描记宫缩压力变化、记录胎动。
通过监护胎心在有胎动或宫缩时的图形变化情况,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胎宝宝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胎宝宝的安全,降低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
胎心监护对孕妈妈无创无痛,对胎宝宝也没有不良影响,但并不是做的次数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孕妈妈和胎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
●正常情况从孕37周开始:对于孕期没有并发症/合并症的孕妈妈,根据我国专家制定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通常建议从孕37周开始每周做一次即可。当低危孕妈妈出现了胎动异常、羊水量异常等情况时,则需要根据医生建议随时进行电子胎心监护的检查,以评估胎宝宝的状况。
●高危孕妈妈要提前到32周:对于孕期存在高危因素,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有过不良孕产史,本次为双胎妊娠,或者存在胎儿生长受限、羊水偏少、胎动减少、脐血流异常等情况的孕妈妈,则可以从孕32周开始进行胎心监护,如病情需要甚至可以从孕28周开始,具体的检查时间和频率要结合孕妈妈的情况个体化确定。
温馨提示
到了妊娠的中后期,平时应注意监测胎动,当感觉到胎动明显减少要及时就医。
定期产检,医生会根据常规安排孕妈妈做胎心监护检查,孕妈妈检查前应注意心情放松,正常饮食,可适当活动,以免因宝宝较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而影响检查结果。
孕妈妈通常为侧卧位,也可以取坐位,由医护人员把胎心和宫缩探头分别用绑带固定在腹部适当的位置,此外还会给孕妈妈手里放一个胎动按钮,胎心和宫缩都会自动描记为上下两条连续的曲线,当孕妈妈感觉到胎动后自己按一下就标记一次,连续几下胎动只要按一次即可。每次胎心监护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当胎宝宝处于睡眠状态,胎动减少时,可能需要监护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产前的胎心监护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无应激试验(NST)和宫缩应激试验(CST),大多数孕妈妈做的都是前面一种。
NST的结果又分为反应型和无反应型两种。NST反应型是指在监护时间内,出现2次及以上的胎心加速,说明检查结果正常;而NST无反应型是指超过40分钟没有足够的胎心加速,这可能与胎宝宝处于睡眠状态有关,也不排除可能存在某些可疑异常情况。这时需要听从医生建议,延后复查或者采用宫缩应激试验、B超等方法进一步评估胎宝宝的宫内状况。
宫缩应激试验是观察胎心率对宫缩的反应。一般适用于无应激试验结果反复出现无反应型,怀疑胎儿宫内缺氧时,通常用于孕37周前评估胎儿状况是安全有效的。这种方法要求孕妇有宫缩,并且要在10分钟内出现至少3次,每次持续至少40秒。有些孕妈妈在孕晚期会出现自发的宫缩;如没有自发宫缩,则需要通过刺激乳头或者静脉滴注缩宫素诱导出现宫缩。CST的可疑异常结果是胎心率出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即胎心率的下降落后于宫缩或与宫缩之间没有规律,均提示胎宝宝处于缺氧状态,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让孕妈妈左侧卧位、吸氧、停止使用缩宫素、抑制宫缩等。
温馨提示
如果孕妈妈已有不适合阴道分娩的产科情况,则不宜用宫缩应激试验的方法评估胎儿状况。医生会根据孕妈妈的情况综合考虑,上面提到的一些专业术语孕妈妈可能会听医生提到,弄不明白也不用过于担心。需要检查时积极配合,放松心情,把胎宝宝出现的情况放心交给有经验的医生判断和处理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
电子胎心监护是通过连续观察胎心变化及其与胎动和宫缩间的关系,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一种监测方法,可用于孕晚期和产程中。
当孕妈妈临产住院后,医生和/助产士在产房会严密监测胎心情况。一般在宫口开大的第一产程中,每30~60分钟就要听诊一次胎心;到了宫口开全后即将分娩宝宝的第二产程中,每10分钟就要听诊一次胎心。对于高危孕妇可适当增加胎心听诊的频率,医生会根据孕妈妈的情况和医院条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做持续的电子胎心监护。
这时由于临产后有规律宫缩,所做的胎心监护相当于宫缩应激试验,医生可以动态评估胎心与胎动和宫缩间的关系,根据统一的评估及处理标准,判断胎儿有无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必要时可立即终止妊娠,采用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以确保胎宝宝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