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 李亮 编辑 | 任红
◎ 流域映像
游牧与农耕王国PK史(三)
◎ 文、图 | 李亮 编辑 | 任红
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的南北,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有着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但更多的则是绵延千年的征战杀伐和对资源的舍命争夺。
经过残酷的部落竞争、征战杀伐,一支蒙古部落脱颖而出。这支蒙古人居住在今天外蒙古的东北,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伟大的征服者——铁木真,他带领蒙古部队改变了世界。
13世纪初,铁木真成功地在蒙古高原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囊括草原各民族的大蒙古国,成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接着他便发动了各个方向的征服战争。
而在农耕民族的眼中,起初仍是草原胡人的相互兼并。
蒙古大军先是进攻西夏和金国,震慑但并未占领,接着,就同以往的游牧民族一样,一路向西,征战水草丰盛之地。高昌回鹘王国和西逃的辽国契丹王族建立的西辽国首先被灭,大蒙古国将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据为己有;接着继续西征的蒙古大军对花剌子模王国穷追猛打、残暴占领;在花剌子模以北、西辽以西,位于今天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草原上,蒙古人打败了钦察部落联盟军队,再向北,打败了基辅罗斯大公的部队。
但是东欧的保加尔人不可思议地击败了蒙军,蒙军劫掠一番后从俄罗斯草原撤军。蒙古英雄的心常人是无法理解的,病危的成吉思汗1226年攻打西夏,第二年便成功占领,而成吉思汗也于这一年去世。幸运的是,这一次,这个游牧帝国并没有像匈奴、突厥那样因为伟大帝王的死亡而陷入内战之中,窝阔台顺利继任大汗,大蒙古国继续成吉思汗的征伐梦想。
1234年,在西夏被灭8年后,金国被征服。从1235年开始,蒙古大军继续西征,完全占领了钦察和俄罗斯草原,接着一路西行,所向披靡,征服匈牙利草原,直至1241年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地区。
但是1241年窝阔台去世了,这一次,游牧帝国的幸运就少多了。贵由执政两年后就病死,最终蒙哥登上了汗位,但是中央政权已经削弱了。似乎征战才能将蒙古人团结起来。到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将欧亚大陆打通连为一体,分布着本部和四个汗国。
今新疆、中亚地区一直深受大蒙古国重视,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建立在此,窝阔台主要占有西辽故土;钦察汗国也就是金帐汉国,西到今天俄罗斯的西北部、乌克兰以及多瑙河下游匈牙利部分地区;伊尔汗国包括高加索地区、伊朗、伊拉克等地。
但是蒙哥汗一死,游牧帝国还是摆脱不了分裂宿命。从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游牧部落无论是联盟还是王国,一直沿用着选举君主制,大王升天之日就是兄弟相残之时。
1260年,蒙哥汗去世的第二年,各个汗国的蒙古贵族们,除了伊尔汗国,都选举推荐蒙哥最小的弟弟,留守在草原深处首都的阿里不哥继位大汗。但蒙哥的另一个弟弟,当时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后来成为元世祖的忽必烈却在内蒙古多伦地区的开平建都称汗(忽必烈曾推行汉化政策,大多数蒙古贵族们并不支持他)。蒙古帝国内战随即爆发。最终忽必烈用了四年击败了阿里不哥取得了胜利,继任大汗。但是大蒙古国也宣告分裂,四大汗国事实上已然独立。忽必烈的汗国虽说继承了大统,但统治的只是蒙古和中国华北地区。
历史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开着玩笑。在蒙古大汗的眼里,南宋缺少战马,甚至都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骑术箭术更是不值一提,汉人身体柔弱,朝廷里文人干着武将的活儿,这种国家,灭亡理论上应该是一两年的事。
可是,打金国、打西夏没费什么力气,打南宋竟然打了半个世纪。
经过千年的农牧拉锯,中国北方经过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辽国、金国的割据征战,其实已经胡汉交融、文化杂糅了,那里的平原不仅适合游牧军队作战,那里的文化接受草原君主统治也相对容易;而中国南方不仅地形地貌上不适合游牧军队作战,而且儒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家国情怀依旧强烈,当然,人口和经济资源也丰富得多。只要适时出现几位出众的将领,依托灿若繁星的军事计谋,南宋的抵抗显然异常顽强。
蒙古联宋灭金后,就如同当年金国联宋灭辽一样,立刻着手攻宋。窝阔台在西征的同时,就派军攻打四川和湖北,意图渡过长江。这一打就是6年,欧亚草原西端的俄罗斯草原都已被征服了,但在东方的南征中,最终却是蒙古军队受挫退兵了。蒙哥上台后,继续西征,同时继续攻南宋。蒙哥派他的弟弟忽必烈迂回到了云南,直接征服了一直独立的大理国,根本目的是希望迂回攻宋。对比西征的顺利,难啃的南宋让蒙哥很着急,他亲自参战,与忽必烈一起兵分三路攻打南宋。
时间来到了1259年,蒙古军取得了艰难的突破,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蒙哥竟然死于前线!于是,蒙古军仿佛一夜之间全部撤退,而忽必烈也急匆匆赶回北方争夺汗位去了。
一个国家的软弱,不仅体现在他防守时的懦弱,也体现在他进攻时的犹豫。在大蒙古国内乱的时候,南宋除了议和,就是朝廷里的内斗和弄权,甚至山东有汉人军阀造蒙古人的反,也不敢有丝毫接应,农耕国家精致的利己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拿到汗位的忽必烈轻挥衣袖,将议和之事抛于远方,继续南征。而南宋名将接连病逝,更要命的是,川军水师投降了,蒙军打过长江天险,投降的宋将越来越多。1271年,忽必烈成竹在胸,改国号为“大元”,第二年建都今天的北京。1276年,大元军队征服了南宋首都临安,南宋少量皇族和官员逃至广东沿海,而元军也像追击花剌子模王国逃亡贵族一样追击他们。1279年,剩余宋军在厓山与元军展开了悲壮的最后决战,战败的残余宋军、官员甚至奴婢,和背负小皇帝的朝臣一起,跳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了。
一个纯粹的游牧王国彻底征服了农耕王朝,形成了一个大一统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但是形式上的统一,并不代表文化上的统一。东方的大元,和其他三个汗国——金帐汉国、察合台汗国(他和大元后来瓜分了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作为征服者,蒙古游牧文化过于原始,而相对庞大的疆域,蒙古人口又太少,在被征服国家中,无论位于权力塔尖的蒙古贵族还是驻扎、定居的蒙古人数量都很少,而政策往往依靠暴力执行。
在征服过程中,蒙古人与之前的匈奴人、突厥人以及之后的满人一样,热衷于杀灭猎物。一座城市久攻不下,破城之后就是屠城,在蒙古征服的战争中,被屠杀尽净的大小城市,不下二三十座。中亚地区、中国整体上的人口数量在征服战争中锐减惊人。
对征服国家的管理,蒙古贵族们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往往采用二元制,区别治理当地人和蒙古人。蒙古统治者似乎更关心税收,例如金帐汉国,从政治上看,蒙古人满足于包税制,起初是由中亚商人集体承包,后来由俄罗斯当地的王公担任总包税人,后来莫斯科大公变成总包税人并建立了一整套征税管理机构直到后来取代了蒙古政权;蒙古人甚至都不到当地视察。
时间可以验证一切,军事上强势的蒙古汗国的王公贵族们,文化上却是弱势,他们信奉的宗教也大多数由萨满教转为当地宗教,中亚、西亚的汗国皈依了伊斯兰教。
而大元的皇帝忽必烈,虽然认可汉文化并有汉化倾向,但并不意味着对汉文化的信任。大元分为四个阶层,蒙古人是统治者位于第一阶层,色目人也就是来自中亚、西亚的归属人群是管理者,属于第二阶层,中国北方人群被称为汉人,属于第三阶层,可以使用,而当初抵抗了50多年的中国南方人群则被称为南人,归为最低等级,是完完全全的受奴役者。大元统治者的嫡系蒙古军队数量太少,他们采用数量庞大的签军,就是来自帝国各个征服地区的雇佣军,驻扎在中国各地,严密监控着当地百姓。
元朝尽管也任用了汉人为臣,但汉臣话语权很低,最关键的职位都是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而财政收缴也一直是元朝事务的重中之重。元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和中国本土宗教始终怀有戒心,而他们最终信仰的宗教则是与佛教有联系却保持距离的喇嘛教。
大元始终有颗游牧部落的心,蒙古人甚至想将全中国都改造为牧场,继续他们的游牧生活;他们还希望继续征服,进攻日本、越南、缅甸、爪哇,可能和草原上作战差别太大,这些战争全都失败了。
而实际上,大元和其他几个蒙古汗国一样,始终未能让统治地区心悦诚服,与征服破坏能力相比,他们的统治管理能力实在不堪一提,各个汗国里的反叛、起义不断。
窝阔台汗国存在80多年就被察合台和大元两国瓜分了;察合台汗国则依然是一个游牧王国,140多年后继续走上了内斗、分裂、被其他游牧王国征服的老路;伊尔汗国虽然全盘伊斯兰化,但50年后仍然陷入内外交困,97年后分裂;钦察汗国122年后陷入内讧,170多年后开始分裂。
在东方,元朝政治始终未走上正轨,1368年朱元璋带领起义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据北京,建立明朝,大元建国97年后就灭亡了,元廷退回到了漠北老家,史称北元。一个农耕文明国家终于结束了第一次被游牧国家完全征服的历史。而又过了30多年,北元被鞑靼替代。
元朝为明朝的疆界打下了基础,而历经辽、金、元三个王朝的统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深刻改变,宗族乡绅的民间管理逐渐被中央派驻权力削弱,文人士大夫监督建议的职责也逐渐被皇帝和重臣的集权所替代。
蒙古帝国改变了世界的划分和民族的定义,虽然汗国分裂了,游牧民族又回到了欧亚草原,但是文化的交融使地域得以重新设定,人种的混合使民族定义更为丰富。而游牧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争斗仍在继续,只是争斗的目的不再是抢夺资源,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原因;争斗的地域范围日益缩小,游牧部落里再也没有出现像蒙古帝国那样的横跨几乎整个亚洲直至欧洲、非洲的大征服。
明朝建立之后迅速强盛,休养生息的东亚草原安静了许多,鞑靼和瓦剌并存并向明朝纳贡称臣。而就在明朝建立不久,中亚草原的游牧部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兴盛和征服。
蒙古的察合台汗国本来就保持着游牧王国的本性,蒙古贵族与突厥贵族相互联姻融合,突厥化明显,信奉伊斯兰教。察合台汗国分裂为西察合台和东察合台后,西察合台走出了一位伟大君王帖木儿。帖木儿带领军队纵横草原,为了实现昔日蒙古帝国的辉煌而战斗。鼎盛时期,帖木儿王国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从格鲁吉亚地区一直到印度德里,伊朗、阿富汗、叙利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均在他的版图当中。帖木儿甚至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直接缓解了苟延残喘的东罗马帝国的压力。
1404年,帖木儿东征明朝,但是第二年他死在途中。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帖木儿军队迅速撤回,他的儿子们开始陷入王位争夺,帝国迅速衰落分裂。中间虽有过恢复,但最终在1507年灭亡了。
神奇的是,帖木儿王族的一支后来向南逃亡,征服了整个印度,于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或许是吸收了以往草原游牧民族统治失败的经验教训,莫卧尔王朝使印度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300多年后,莫卧儿帝王才被英国女皇替代。
经过千年的征战,欧亚草原已趋于稳定和平静。而欧洲已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中古时代和近代由此划分。火器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15世纪时几乎所有欧洲军队都配备了新式火器。在欧亚草原的西方,马上民族已不再占有优势,草原王国陆续并入俄罗斯版图,游牧部落已不再拥有对文明世界的劫掠能力。而在欧亚草原的东方,精致而稳定的农耕世界和北方的游牧草原依然封闭。
与游牧王国相似,农耕王国依然在自己的建国-辉煌-内讧-崩溃-朝代更迭的规律中循环。1644年,明朝灭亡了,中国再次陷入内乱。而30年前,被蒙古人灭掉的金国女真族的后裔在东北东山再起,建立了后金,后来后金皇帝将自己的民族改为了满族,把国号也改为了大清。明朝被李自成的大顺军灭亡后,大清趁乱攻入了中原内地,并一举扫平中国,建立了大清帝国。中国这个农耕王国第二次被游牧王国完全征服,而大清国也改变了游牧王国的征服规律,他不再是先征服东亚草原再南侵,而是依托首先征服的中国内地资源,完成了征服东亚和中亚部分地区的霸业。
尽管后金时期,王朝统治者就已经接受儒家文化,但是大清国仍是一个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国家,封建专制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在大清入主中原100多年后,经过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活力无限、向全球拓展,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而大清国依然还在学习融合中华文化,还在琢磨着满汉分立的政治统治,不知不觉,在近代发展中,中国这个古老大国已被欧美甚至近邻日本远远抛在了身后,而延续千年的游牧与农耕之争已全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