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智能管理的数据价值

2017-09-03 06:49:5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名制劳务用工

劳务管理一直是施工企业非常重视的管理业务之一,但多年以来一直以手工工作方式为主,主要的原因在于施工企业以监管为主,主动管理为辅的管理策略。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号文对于农民工群体有着政策层面的支撑,实际上,每年1号文都会聚焦三农问题,但聚焦农民工问题还是首次。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号文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支持方案,明确各方对农民工管理的责任,规范了所有管理行为,明确了发放和监管的主体,强调了监管层面,包括银行的代发工资、支付的监管、保障金机制等,都从政策层面首次进行了规范。当前所采取的用工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建筑行业很多问题的最终爆发点可能都在农民工群体上,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号文提出要构建全国诚信体系,推动用工改革,最终推动建筑业劳务人员产业化、技术工人自由化、分包的班组化以及班组的企业化。

战略高度 政策支持

2016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安徽省试点方案覆盖全省,试点内容一是取消建筑劳务资质。自试点工作开始之日起,取消建筑劳务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管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再将建筑劳务资质列入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违法分包打击范围。二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现有建筑劳务企业采取独资、控股、混合所有制或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组建法人经济实体做大做强,引导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组长组建小微专业作业企业做专做精。三是建立“三项”制度清单。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用工企业与作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类保险。建立实名制管理制度,实行建筑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四是明晰“三方”用工关系。厘清建筑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建筑劳务(专业作业)企业和作业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三方责任。

浙江省试点内容一是鼓励建筑业专业作业企业发展。逐步取消建筑劳务企业资质,积极发展建筑业专业作业企业。二是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合同管理。试点项目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应当与专业作业企业就分包的劳务作业签订劳务作业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包括劳务分包作业范围、劳务工程款结算方式、支付时间、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验收标准、保障劳务工程款支付的措施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三是落实施工总承包企业责任。按照“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生产和民工工资支付等负总责。四是完善劳务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劳务人员培训机制,坚持“谁用工、谁培训”的原则,鼓励企业建立培训机构,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展本企业工人的培训、考核工作。五是全面实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严格督促施工现场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各项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劳务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培训和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考勤记录、诚信信息、工资结算及支付等情况。六是推进劳务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建筑市场信息公开力度,在“浙江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开设“劳务用工改革试点”专栏,公布试点项目、专业作业企业以及具有职业资格的劳务人员等信息。七是推进劳务分包计价管理改革。深入跟踪调查建筑劳务市场价格,切实解决定额人工单价与市场不匹配问题,力争在定额人工定价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推进劳务市场承发包定价模式市场化改革,引导承发包双方合理确定劳务分包费用。

陕西省则决定在西安市、安康市和陕西建工集团、西安建工集团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建立惠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劳保统筹制度,切实解决涉及建筑业劳务用工的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工资支付、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问题,利用互联网+新型建筑用工管理模式,建立“建筑务工信息网”。通过改革试点,探索包括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实名管理制度、工资支付制度、改革劳保统筹管理、弱化劳务企业资质及信用评级制度在内的新型建筑业劳务用工工作新体制。

劳务用工呈现新趋势

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2011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个百分点。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从平均年龄看,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8.6岁,比上年提高0.3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5.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9%,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民工老龄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逐渐扩大的趋势。

同时,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上升,从事建筑业的比例正在下降。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从业的比重为55.1%,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31.1%,下降0.2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1.1%,下降1.2个百分点。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为44.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未来,建筑行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工人可用。

此外,农民工工资的收入增长仅次于交通运输业的工资增长率。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6.7、4.4、2.2和4.1个百分点。这也进一步说明,未来建筑行业可用的工人越来越少,但支付的工资将越来越多,相应的,建筑企业盈利空间则会越来越被压缩。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5年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可以说建筑行业是农民工拖欠工资的“重灾区”。

除上述调查中提到的问题之外,建筑行业劳务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工艺的与素质的问题,盲目流动和有序管理的问题以及竞争的加剧和工资无序增长之间的矛盾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劳务管理或者劳务作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创新技术 转变方式

随着政府政策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态势,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是施工企业现在的管理重点,所以影响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最主要的资源因素之一工人的管理也提到了新的管理高度。

可以说人是最动态、最难管也是最受外界和社会所关注的内容,但当前对于农民工和劳务群体的管理都属于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过于粗暴,管理方法也比较落后。如今,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对于农民工管理,互联网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住总集团”)为例,北京住总集团是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科技研发为先导,建安施工、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三业并举,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是首都国有经济重要骨干企业。集团拥有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及事业部30余家,总资产500亿元,年综合经营额300亿元。

北京住总集团以“建房人永远想着住房人”为宗旨,立足京津冀、布局全中国、拓展丝路经济带,打造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服务商,经营地域遍布内陆省市和世界各地。成立30多年来,已建成各类建筑近亿平方米;开发建设住宅小区75个,规模2000余万平方米。获得数十项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金奖银奖和数百项市级以上建筑设计奖、优质工程奖。

北京住总集团从2001年开始就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手段来解决农民工的流动问题。北京住总集团自己出资花了不到10万元做了外施人员管理系统,把人的基本信息能够掌握清楚,把人的变动信息能够掌握清楚,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问题,项目部劳资员夜以继日的输入工人名单后,传递到上级单位后发现数据都是之前的数据,不是最新数据,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014年,北京住总集团开始推广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在推广过程中,北京住总集团秉持两个观点,一是一定不能把实名制管理系统等同于门禁、闸机,也就是实名制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管一进一出;二是实名制管理系统绝对不是只管纠纷。秉持这两个观点,北京住总集团开始部署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在集团层面架设了服务器,各二级公司有企业端,项目有项目端,项目端采集数据以后,定时传到服务器里,全集团范围都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同时,该套系统又和相关的业务系统进行了对应,包括和分包商系统、合同系统、结算系统、施工现场的名册、考勤、安全教育等进行正常连接,连接后,业务系统的专业人员都可以用这套系统。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可以起到多方面作用,核心价值点就是防范风险,例如纠纷风险、超龄风险、工资发放监管风险等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来解决。通过对比生产相关的用工投入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施工组织是否合理,以及某一支队伍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通过生产效率的对比,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

通过一年的部署,北京住总集团从2015年3月1号开始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并要求集团所有新开工并能够实现封闭的工程,100%要安装这套系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广,通过对系统内数据的积累、分析,北京住总集团挖掘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北京住总实现了一百多个工程项目有效连接,并把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数据在集团层面进行共享。

互联互通 洞悉数据

通过对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北京住总集团劳务人员年龄分布情况,截止到2016年11月,集团内0-30岁有16000多人,31-40岁有15000多人,51岁以上有7000多人,50岁以上的劳务人员占到全集团11%左右。同时,还可以分析出集团工种的分配情况,这对于企业监测某一个作业面、某一个施工工程、某一个作业队伍配比到底是否合理具有指导作用。此外,通过系统内的数据还可以分析出劳务人员来源地情况,传统的劳务输出地区往往集中在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地,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务输出集中地区正在发生改变。这也会指导集团下一步工作,在企业开发劳务基地、寻找劳务人员时,可能会在四川、河北、河南、贵州等省市下更多力气,从而精准挖掘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劳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数据显示,北京住总集团的劳务人员绝大多数为初中生、小学生,高中生人数为一千人左右。这一数据对于企业改变对劳务群体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着重要作用,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将随着劳务群体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统计的每天刷卡数据,可以汇总为工时数据,每一个人进出这个区间的工时数有一个反映,每个队伍、每个班组都能够反映出工时数。工时数可以同劳动生产率进行横向的对比,从而能反映出每小时创造了多少价值。通过对比发现,集团内的安徽劳务队伍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这也表明该队伍的整体组织效率高,管理水平强。而横向对比可以反映出各劳务队伍间当月完成的平米数,每小时完成的平米数,从而分析出劳务人员的施工效率,最终通过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实现对劳务队伍、班组的综合评价和考核。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还可以为企业监控项目劳务管理提供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劳务工人的动态,依托过程监控,对企业劳务队伍的有效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项目生产过程中,对项目劳务人员进场做严格的限制,从而降低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提升项目管理力度。项目生产过程中,工种、人数的现场配备以及工序安排都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项目施工管理过程提供帮助。按照制度要求对劳动工人做进场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监督合法用工,监督工资发放。系统通过预警机制,为企业、项目提供不同等级的管理预警提示;积累劳务资源,为施工企业劳务分包模式的转换以及建立新的劳务管理模式奠定基础,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为企业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如果能够搭建或者应用云劳务平台,把各家数据都能够在云平台上进行共享,将大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企业的各个专业人士提炼、归纳总结出一些数据模型,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将对企业未来施工生产、产业发展的预判、洞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未来的价值不单单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预判、决策的依据,也将对整个建筑行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实名制劳务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08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中国储运(2017年6期)2017-06-05 09:26:46
实名制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