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口腔修复技术治疗牙隐裂效果的临床观察
李丽华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口腔修复;牙隐裂;疗效
牙釉质可以有效保护牙齿免受损伤。一旦牙齿表面牙釉质发育不良或缺乏,牙冠表面可出现深浅和大小各异的脆化、裂纹等现象,称为牙隐裂[1]。此类患者早期出现不典型症状,漏诊误诊不可避免。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随着病情进展,裂纹缝隙进一步增大加深,逐渐渗入牙本质牙髓腔,会出现咀嚼不适、疼痛和无法解释的冷热敏感等明显临床表现[2],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受到高度关注[3]。因此,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牙隐裂患者,避免和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口腔修复技术能有效控制和修复牙隐裂患者的病变牙齿,避免和降低其他牙齿出现隐裂的机会。为此,笔者随机选择近年来治疗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数量相等具有可比性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充填术和口腔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笔者经治的符合诊断标准[2]的且未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76例牙隐裂患者(101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牙裂方向包括远中方向贯穿颌面越过边缘嵴、颊舌向、自中央向四周放散等形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25例(33颗患牙),女性13例(19颗患牙);年龄范围在26~52岁,中位年龄3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31颗患牙),女性15例(18颗患牙);年龄范围在25~53岁,中位年龄38.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其患牙比例、平均年龄、牙裂方向和临床症状比例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传统充填术进行治疗。取仰卧位,确定隐裂牙位置后,根据实际病情制备窝洞,之后将裂纹磨掉后,按常规做预防性充填。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技术[2]进行治疗。取仰卧位,清理口腔,观察并确定隐裂牙齿部位、方向、大小、深浅、数量等基本信息,先调牙并均衡全口力负担,根据具体情况运用适宜的口腔修复技术确定治疗方法,遵照方案进行治疗。对修复不能继续治疗或治疗无效者,可拔除患牙,建议患者应用牙种植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项目:进行为期1年(治疗结束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患牙表面裂纹、冷热刺激和咀嚼痛变化情况,并按照1.4项下标准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患牙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四个等级[2,4]:治疗后患牙牙冠表面裂纹全部消失,冷热刺激和咀嚼痛消失的患者判定为治愈;治疗后患牙牙冠表面裂纹明显减少,冷热刺激和咀嚼痛明显改善的患者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牙牙冠表面裂纹、冷热刺激和咀嚼痛未改变的患者判定为维持;治疗后患牙牙冠表面裂纹增大,冷热刺激和咀嚼痛加剧的患者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观察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疗效和复发情况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运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和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运用1.4项下标准判定得到的两组牙隐裂患者治疗效果情况见表1。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牙隐裂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有效率和复发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2.10%,3颗牙复发(复发率为6.1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3.68%,14颗牙复发(复发率为28.57%),见表2。卡方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有效率和复发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
牙隐裂是口腔科常见病,患者牙齿裂纹细小即可影响其正常的咀嚼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5]。由于早期患者细小的裂纹往往与窝沟或发育沟相互重叠,不能得到早期发现,加之患者临床表现各异,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同时,患者一般均存在刺激和温觉敏感症状,口腔科医师应及早发现患者出现的早期病变,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医师应采取积极的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使其走入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表2 两组患者有效率和复发率的比较
在既往临床治疗牙隐裂时,多采用传统充填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存在不同的缺陷。这种治疗方法按照患齿和窝洞所出现的部位和所承受咬合力的不同等实际情况,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填充治疗[6]。但是,加入填充材料选择不适当可能导致牙隐裂的再复发,远期效果不甚理想,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笔者随机选择近年来治疗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数量相等具有可比性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充填术和口腔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愈24例,有效11例,维持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10%,3颗牙复发,复发率为6.12%;对照组患者治愈16例,有效12例,维持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3.68%,14颗牙复发,复发率为28.5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和复发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传统填充技术比较,口腔修复技术治疗牙隐裂的效果较好,患齿复发率较低,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并进行推广应用。
[1] 商建平,张华,毛文艳.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对牙隐裂治疗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8):48.
[2] 李毅萍,潘灏.口腔综合修复技术对牙隐裂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352-353.
[3] 郭菁,牛一山.牙隐裂的病因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1):197-201.
[4] 王金川,周霞.135例牙隐裂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J].重庆医学, 2013,42(5):511-512.
[5] 陆睿.全冠修复治疗86例牙隐裂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 12(29):61-62.
[6] 张静,施亮,蔡超雄.口腔手术显微镜应用于隐裂牙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5,23(7):373-376.
[7] 梁登忠.综合治疗牙隐裂65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 (12):1615-1617.
R783
B
1671-8194(2017)20-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