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摘 要:教师只有从争取家庭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成长环境,取得伙伴的友谊、有效利用集体的巨大潜力,付出育人的真心、精心塑造健康的心理人格三方面入手,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成长环境;家庭支持;集体力量;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B8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97-01
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解决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心中的困扰,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争取家庭支持,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他们爱心,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本文以一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例,探讨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式。
一、案例描述
班上有位叫小T的女生,瘦长的身材,纤细的四肢,脸色格外苍白,眼中闪动着戒备与不安,很少主动跟人说话。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小T现在的父母是她的养父母,她的亲生父母不知何故,生下她就把她抛弃了。她被一个好心的捡垃圾老人带回了家。这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但最终因为自己年老多病,再无能力继续抚养,又将她送给现在的父母。小T从小缺失父母的爱,而老人因生活奔波很少与她交流。小T小的时候,老人怕她有危险,外出干活时总将她锁在家里。刚刚有些懂事后又与从小相依为命的老人分离,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这些家庭动荡给小T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小T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所以认为自己是没有存在价值的人,心里自然很自卑,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更缺少安全感。再加上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和与人交往的技巧,她往往感到很孤独,认为没有人能理解她,经常出现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言语减少、恐惧不安等现象。
二、案例分析
了解了这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后,教师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尝试转变这个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争取家庭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成长环境。除了学校之外,最关心孩子成长的莫过于家长了。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像小T这样特殊的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了解到小T的养父母很爱她,很想教育好她,于是教师给家长提出了几条建议:第一,对小T的成长不能期望太高,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小T被领养时已懂事,养父母要向小T真诚地表达:“我们很幸运领养了你,我们非常需要你。”等到小T能完全理解的时候,她在心理上就容易完全接受养父母,而且能欣然接受被领养这一事实。第二,如果邻居或者同学嘲讽孩子是领养的,家长要以同情的心态去听她讲述自己的委屈,然后问孩子“什么”“如何”“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帮助她分析事件,解除她心中的不快。孩子在倾诉的同时体会到家长对她的尊重、理解和关爱,相互信任的亲情才有可能建立起来。第三,父母要保持与小T有效不间断的对话,保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家长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观察者,允许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既不要打断也不要加以评论,并鼓励她在家中谈论学校的生活,谈论她的友谊。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小T对自己的身世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慢慢地懂得不幸會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过去,生活中时时充满着欢乐。同时,养父母与她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2)取得伙伴的友谊,有效利用集体的巨大潜力。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通过集体教育个人,比单纯的个别教育效果要好。心灵受了创伤的孩子,更应该得到集体的温暖。平时班内组织活动时,或者课堂上要小组表演小动物、分角色朗读时,教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小T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下课时,教师会带上几本好书请她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大课间时,教师会鼓励她和其他孩子比赛跳绳、踢毽。渐渐地,小T脸上出现了孩子才有的天真笑容,还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聊天。她对周围的人的敌意和冷漠也渐渐淡去,偶尔还会主动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周末到家里玩,还学会了帮助别人。
(3)付出育人的真心,精心塑造健康的人格。天冷时,教师会叮嘱她注意多穿点衣服;嘴唇干燥时送她一支唇膏,并提醒她多喝些水;有时教师会在课堂上有意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她回答,使她产生成功的喜悦;她学习上稍有进步,教师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使她产生自信;教师会鼓励她与同学合作,让她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协作。在师生共同活动的场合,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告诉学生们,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喜欢的、不希望的,但的确是存在的、无法改变的。消极的人整天怨声载道,勇敢的人积极面对,勇于接受残酷的现实,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让事情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在与小T单独交谈时,教师会尽可能创造一种宽松、温馨的氛围,让她一起坐下或一起散步,和她聊聊过去的经历或者爱好。如果她也愿意谈谈她自己,教师会洗耳恭听。随着谈话一次一次深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会和她讨论一些她即将要面临的或者已经面临的问题,以防不愉快的问题发生。渐渐地,小T从“迷失”中又找到了方向,顺利地迈开人生的第一步,走进知识的殿堂,开启蒙昧的心扉,奏出华美的乐章。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只有争取家庭支持,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学生爱心,予以学生心灵上的帮助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开启心扉,充分认识自己,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其他学生一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孟欣.用爱心为学生点亮成才路上的明灯[J].成才之路,2014(14).
[2]王清妍,刘春霞.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J].山东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