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这是首都国医名师、北京弘医堂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裴永清的真实写照。他是北京中医學院首届研究生,师从伤寒学泰斗、著名中医临床大家刘渡舟教授。他的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影响广泛,并在日本翻译出版。《裴永清医案医话》乃个人亲笔专著。书中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记录。书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仍感棘手的病案,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气管炎、结节性肝硬化、顽固性湿疹等。
德艺双馨大医精诚
2011年夏天,一位7岁女童身患大头瘟,发病很急,脖子和整个后背严重肿胀,裴永清得知病情,女孩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孩子只能用零食和一些不太卫生的熟食充饥,加上天气炎热,所以才患上急症。
裴永清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又跟孩子父母取得联系,让其好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接下来为孩子开药,三付药下去,肿胀就基本消退。时至今日,孩子的父母还和裴永清经常往来。行医40余年,他治疗范围广范,疗效可靠,尤其对西医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病有独到经验。
裴永清一向重视中医理论素养修炼,主张多读、熟读并活用经典,这样才能最大功效发挥其作用。他认为当代中医临床家在治学上要注意两点,即“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是指精研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以及温病大家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名著。
洋为中用,是指当代中医临床家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借鉴现代医学的各种先进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技术,来帮助中医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在治疗原则上“衷中”,诊断过程中“参西”。
德行敦厚 质朴无私
裴永清医术高明,心地纯净,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他不分高低贵贱,长幼妍媸,普同一等。面对患者,态度和蔼,不急不躁,认真询问病史,生怕错过某个细节而影响疗效,经常一坐就是半天,有的时候连水都忘记喝。真正做到如《大医精诚》所言:“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裴永清认为,病人来一趟不容易,这是对他的信任,得对得起人家。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尤其是治愈一个疑难病例,才是医生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
“三高”患者就诊时问得最多的就是,大夫您看我吃点什么补补?每当此刻,裴永清总是直言不讳,您不是需要吃什么,而是需要少吃什么,都是吃喝得来的病。有些患者对此不以为然,但裴永清却不厌其烦,语重心长,反复叮嘱。他认为,不管病人能不能接受,作为医生就要为他们负责,有义务告诉他们,哪怕自己说的病人能听进去一句,能改正一点,让他们从中获益,自己就心满意足了,否则良心不安。
亲力亲为 授业解惑
裴永清从不轻易收徒,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应该踏实勤恳,不为名利,以解除百姓苍生病痛为第一宗旨,否则就不配成为一名合格医生。
他经常参加公益性质讲座,为一些对中医知识如饥似渴的学生倾其所有,对《伤寒论》中的经典条文,他逐一讲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裴永清经常针对典型病例,为学生们耐心讲解思辨过程及用药思路,并对学生们谆谆告诫:学习要会学,学的是治疗方法,而不是某个方治疗什么病。他还谦虚地表示,学生们在临床也都有自己的独到经验,他也要向学生们学习。裴永清总是说:“我得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只有学生学好了,造福一方百姓,才是我的欣慰,一朵红花不足道,万紫千红才是春呀!”
近年来,他在北京弘医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公益讲习班主讲学术经验,受益医师千余人次。北京弘医堂正在实施的百师千徒公益传承工程,他主讲《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课程,每月一期,每期听讲医师百余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轮流跟诊,惠及广大。
在学习中医这条道路上,拜名师是条捷径,裴永清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将他毕生总结出来的经验,无私传授给学生,使得后人少走很多弯路。他的高尚德行与无私之心,更是医者的楷模。裴永清说,学医要先学做人,要有一颗誓愿普救合灵之苦的善心,如此才能成为苍生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