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交通时代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7-09-02 04:32卢启伦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县域精准发展

卢启伦

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统筹推进各市州和贵安新区差别化发展、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更多增长极”,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同步小康创建的主要平台、载体和关键支撑,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县域美全省才会美,只有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县域经济,才能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才能把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宏伟蓝图尽快变为现实。

一、顺应时代找准定位优化路径,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新跨越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的建设发展,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县域区位条件、产业格局和公共服务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昔日的“交通孤岛”如今已变为开放“桥头堡”,昔日大山里的“废弃品”转眼成了市场“抢手货”,昔日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打造了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加速向县域聚集。要强化规划引领和改革、开放、创新、产业“四轮驱动”,探索创新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善于下“先手棋”、出“关键招”,统筹打好扶贫牌、绿色牌、资源牌、特色牌、开放牌。要吃透上情、研究省情、把握县情,科学审视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难点、痛点,善于化危为机、变劣势为优势,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县域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导向、最优路径和有效抓手,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抢道先行”,最大效率发挥比较优势。要强化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理念,研究突破县域间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多县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跨县域联建联管、区域联动执法等制度、模式,力避县域间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要注重政策研究、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用好、用足、用活政策,促进创新、创优、创特,善于打政策“组合拳”、走自身特色路。

二、夯实基础强化支撑增强后劲,善于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投资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稳定在70%左右,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重要共识。各地始终把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因势利导“强长板”,因地制宜“补短板”,建成了“中国天眼”、贵阳至广州高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要创新思路、善谋项目、找准投向,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三大目标使命”,贴近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三块长板”和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教育卫生“三块短板”务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特别要在产业项目“无中生有”、产业体系“联网成链”、城乡基础提质升级上出新招出实招。要运用“贵州项目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和督查督办机制,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精准调度、精准服务、精准管理。要适时谋划推出一批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结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精准推动实施一批具有区域引领性、产业带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要完善县域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精心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现场观摩,充分用好项目督查、稽查、考核等制度“利器”。要主动研究、对接国家投向,向上争、向下压、统筹推,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多渠道引入投资主体,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最大限度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要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用足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做足文章,持续推进“放、管、服”系列改革措施在县域有效落地,最大限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创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近年,贵州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出台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意见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谋划实施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和产业转型“4+1”等重大工程包,县域新经济“百花齐放”、多彩多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促进县域产业加快发展,要坚持取长补短、市场推动,在“特”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突破,既要按全产业链谋划打造、推动集群集约发展,又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不能片面求大求全,既要“抱西瓜”也又要“捡芝麻”。要集中力量、创新思路打好特色优势资源“组合拳”,高端切入、高位嫁接,切实改变传统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既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手段做大做强“老字号”传统优势品牌,又要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主体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两条腿”走新路,在推动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做强做优烟、酒、茶、特色食品、医药“五张名片”的同时,扶持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品牌。要精准推进“互联网+”行动、智能制造、军民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试点,善于运用电子商务等手段促进“黔货出山”、“网货下乡”,让县域绿色有机农产品真正“风行天下”,旅游经济持续“井喷”。要大力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示范试点建设,“大题”着眼、“小题”切入,在激发科技要素市场、新产品研发培育、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利用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精准发力。要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巧打生态牌、山地特色牌、绿色有机牌,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四、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城乡联动,有序推进城乡一體化发展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重要纽带。近年,贵州省积极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以“5个100”工程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有效激发了城乡发展的动力活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关键要在推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善于激发城乡发展内生动力,切实增强发展主体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强化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善于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新业态推进产城互动、产教结合、农旅结合。要依托现有成熟平台和龙头企业,推广农村“三变”改革模式,促进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和城乡联动,促进县域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城乡环境改善和居民就业增收。要以特色主导产业、老字号产品、特色地域品牌等为依托,规划打造“独特内涵、贵州气质”的“特色集镇”,产业定位体现地理标志彰显地域文化特点,功能集成紧贴主导产业注重“成链”,形态打造贴近时代求精求特,运作机制突出市场导向破旧立新,载体打造注重示范引领。要有序推进城镇扩容提质,特别是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产业发展平台、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管理水平。要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电、小康水、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升级版,加快完善城乡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一体化运营。要善于经营城镇、创新城镇管理模式,挖掘用好城镇独特资源,最大限度释放城镇内需潜力,让城镇居民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得有尊严、有获得感。要着力推进城乡医保、社保、教育等政策衔接,整合用好户籍制度改革、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扶贫、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培训等政策,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实现安居乐业。

五、依托平台整合资源内外联动,加快提升开放合作质量水平

贵州省持续推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会展交流平台,连续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数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开放活动,构建了贵安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高铁经济带等多种类型的开放合作载体,吸引了美国高通、华为、惠普、阿里巴巴、苹果等一大批国内外优强企业来黔投资。随着高速交通时代来临,特别是贵州省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县域开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要强化县域开放带动的理念,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注重发挥县域平台载体的独特功能,善于“搭车借力”,在引入外部要素与县域特色资源禀赋有机“嫁接”上谋良策、出实招。要善于融入、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市场理念、竞争意识和合作共赢意识,牢牢把握开放合作的主动权,超前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建好招商引资项目库,抓住机遇对外推介,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引智。要依托县域独具特色的自然优势资源、特色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规模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优势资源,谋划打造投资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来黔投资兴业。要强化“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鲜明导向,围绕打造重点产业链精准谋划一批高质量有吸引力的产业项目,统筹运用小分队专题招商、关键行业联动招商、重点区域平台协同招商、产业链集群化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定点定向招商,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上见到实效。

六、保基本优供给惠民生,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保障改善民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必须在完善县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共享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统筹实施民生工程,精心谋划办好年度民生实事,加快補齐基础设施、扶贫脱贫、教育卫生等短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项目化落实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精准打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医疗扶贫五场“硬仗”,对深度贫困地区实施特殊政策倾斜,有力有效推动中央和省系列扶贫脱贫政策在县域落地生根。要着力营造县域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精准、有效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依托县域产业园区、开发区、特色小镇、龙头企业等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广泛吸收大学优秀毕业生、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产教结合、校企联动、订单式培养,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公共服务需要多形式办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要加大基础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不能让县域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正从制度设计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要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重点保障和关爱救助,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要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对公共安全实施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乡综合执法管理、县域间联动协作执法水平,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作者为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

猜你喜欢
县域精准发展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