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媛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根据这一原理,若把唱、演等方法援以经典学习,其效果自能非常理想。
关键词:唱;演;经典教学模式
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的经典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解意思,学生抄写、诵读,显得枯燥乏味。“讲解-诵读-抄写”成了经典教学固定的三部曲,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需要,经典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师生互动,从而无法引起学生学经典的兴趣。《礼记·学记》说:“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如果不尽可能动员眼、耳、鼻、舌、身这五官参与,那就学不好。在五官中,眼、耳两个器官配合参与,对于学习尤其重要。因此,若把唱、演等方法援以经典学习,其效果自能非常理想。
具体做法:
1、直接用流传的古诗词新唱辅助经典学习。现在已有不少古典诗词已经被著名作曲家谱成了曲广为传唱,并曾出版过一些有名的专辑。例如《淡淡幽情》是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刘家昌、梁鸿志、黄霑、古月等人作曲,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共收入十二首歌曲: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独上西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几多愁)、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芳草无情)、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有谁知我此时情)、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胭脂泪)、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万叶千声)、朱淑贞《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人约黄昏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相看泪眼)、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思君)。
2.、套用名曲唱诗词。即将一些优秀的音乐名曲直接套到相应的古诗词,借名曲的旋律将诗词变成动听的形式。在这方面有一个经典案例。19世纪后期一首源自黑人歌曲的《梦见家和母亲》盛行于美国,该曲作者为约翰·P·奥德威。后来,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直到现在仍在日本传唱。《旅愁》词为: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
1914年正留学于日本的李叔同,将犬童球溪《旅愁》改编为《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于是这首曲调源自《梦见家和母亲》的新作,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均引用了这首歌曲作其背景音乐。据叶至善先生说,他中学时代唱过不少古诗词配上欧美曲调的歌,大多出自李叔同之手。叶先生说:“我很喜欢唱这样的歌,因而记熟了不少古人的诗,同时记熟了不少欧美的曲调”,认为这是“一舉而两得”,后来“遂常生效颦之想”,竟然先后将五十首古诗词配编成《古诗词新唱》,由开明书店出版社1995年出版。如用印尼民歌《划船歌》配《诗经·蒹葭》,用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的前奏配屈原《国殇》,用德沃夏克《新大陆》选曲配曹操《龟虽寿》,用舒伯特《鳟鱼》首段配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用苏联歌曲《小路》配李白《独坐敬亭山》,加拿大民歌《红河谷》配杜牧《夜泊秦淮》,都很有意思。
3、音乐修养不错的人,还可尝试自己作曲来配古代经典呢。这方面对作曲人的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修养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从学习经典的角度看,不是非得有很高的文学、音乐水平才能尝试作曲,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立芳老师的经验证明,由于古诗词在节奏形式上较为简单,只要具有一般的音乐素养,就可从揣摩既有的音乐作品(包括琴歌作品)入手,根据一篇诗词作品的风格,找到合适的旋律,各句在旋律上稍作变化即可。深圳罗湖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杨建华多年来着力开展“古诗新唱”实验,对语文教材中的一批诗词作品反复钻研配曲,创作了很多被称赞的新歌。
4、吟唱和编演。如果音乐素养不专业,但有一定的乐感,还可使用吟唱的方法,借用陈琴经典素读的吟唱方法,依字行腔,依意行调,平长仄短,入短韵长,腔音唱法。虽无谱可依,不套旋律,仅凭对原文的理解稍稍作点调式处理,且吟且唱,也能别有意趣。从教学形式的角度看,表演也是一种很能调动人兴趣的方法,现在也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作尝试,如有的老师把《论语》《大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剧本短剧,抒情性的长诗和叙事诗则可用班级形式,以男女配合表演的方式作来诵读、吟唱。有的老师根据二年级课本上的《游子吟》作了一个表演设计。因为该诗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中心,故在学唱歌曲后,让学生分小组分工合作,有人扮演儿子,有人扮演母亲,有人扮演一些场景,还有人在一边演唱歌曲。月光下,儿子在母亲身边聆听着母亲的教诲,母亲在一针一线的给儿子缝着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整个情境设计丰满,一边演唱一边深情的表演,其中的情感表现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为了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还设计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这种设计难度不高,但是若设计细腻,仍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让人经久不忘。
创新改革经典教学模式,让唱、演走进教学中,达到记忆、理解、鉴赏的三重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丽珠,诗歌吟诵“给诗插上歌声的翅膀”.
[2] 杨建华.用歌唱将古诗词长留心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