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华
摘 要 对于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来说,全国高校大学倡导的是一种以“知识输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在利用英语进行沟通时,往往听不懂或者跟不上说话者的节奏,即使在英语考试中拿了满分,但依旧不会说。针对于此种现象,我们的教育系统应该改变英语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强调以“应用为主的输出”的教学模式,改变当前英语的应试教育,避免“趋同化”,走出“趋同化”,逐渐实现一对一或者面对面的“个性化”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更加实际性的运用英语,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成效更加突出,更加有效。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个性化教育 学科化 中国化
1引言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英语需求的日益扩大,这也使得人们重新审视了在大学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是否合理?实际上,我国教育部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各外语教学委员会、教育中心、教育部等也多次召开会议,具体商讨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逐步使大学英语教育从传统模式“英语输入为核心”向“以应用为主的教学”转变,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2创新式的改革
当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体系中,大学英语教育所需要的题材都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哪个大学,好的,坏的都是由教育部统一指导,当然教材也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编撰和管理。这就使得每个大学对教材的选择也聊聊无几,对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我们就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教材我们也应该有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和老师有着更大程度的选择权,我们不仅要打破过去的“模板化”教学,而且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要随时调整我们制定的方案,我们不能让学生适应我们的教学方案,而是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学生为主。在进行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学生的参与,我们对学生制定方案,那么学生就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相信通过对教学方案的不断改进,能够使得老师和学生双向收益。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都是采用大班授课,这种形式确实无可避免,主要是因为我国师资力量的缺乏。但是我们可以创新我们授课的方式,我们在课上多采用媒体形式,在课下可以开设英语角,对于一些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对他们开设小班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也可以进行交换生计划,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环境。
3英语教学“学科化”
随着世界越来越国际化的转变,许多专业也面对着对英语更高要求的变化,许多学术上的研究也要求在外国某专刊进行刊登。我国法律专业人才也面临如此的窘境,我国法律人才过多,但我国的英语人才却满足不了我国的需求,我国法律界也极度缺乏能够打国际官司的律师人才,但如果我们的律师人才能够掌握英语,两种知识的掌握能够使我国律师走向国际,走向更加宽阔的舞台。
目前来说,中国英语教育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在小学中,我们学习的是如何去发音、如何记忆和掌握词汇。到了中学,我们开始更深层的学习,学习文章的翻译,学习如何写作文等。而到了大学,我们更需要开始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实际性的进行应用,交流。有人可能会说,“这样是不是会使得基础不牢靠呢”,在笔者看来,学无止境,没有人能学习到尽头,当然基础也没有牢靠一说,基础是打不完的,我们一生的精力都可以去打基层,更何况,我们在进行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基础也会一步步更踏实,更牢靠。
但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学生不会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实际中进行利用,许多学生在和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说不出来或者听不懂说的话,跟不上说话者的节奏,当然,也存在一些学生不自信,不敢说,怕丢脸的心态。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果,我国通过改革,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真正实现“学科化”,那么,我相信,大学英语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走向更大的舞台,也是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4立足“中国化”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采用的往往是要尽量避免中国式思考方式,要站在西方的思维上学习英语,无论是教材、课程安排、外籍老师等,我们都尽可能的采用西方的方式,我们坚持“引进来”,把教师、书籍、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引进来,我们“送出去”,送的是把老师送到外国进行培训。我们没有想过在我们送出去的同时,把我们的中国文化,传统精髓传播到世界,让我们的文化在和西方的文化碰撞,擦出更大的火花,在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我国文化时,也能把我们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推向更大的舞台。
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我们学习英语,不是不能超过英语国家的学者,我们可以,我们要努力树立我们学习英语,我们要为中国服务,立足“中国化”,不断的在学习过程中,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推向世界。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优秀的文化底蘊,有着5000年文明史,我们的语言丰富,博大精深,我们有着独特的视角,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英语时能够使我们成功的优势,成为超越英语国家学者的优势。学习英语,立足“中国化”。
参考文献
[1] 王萨如拉.“主体”推进个性化学习——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6):64-66.
[2] 赵光慧,张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