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强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本文首先结合实例剖析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三大常见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堂提问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问题;对策
自从新课标执行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中的热点话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知不觉中已经退出了舞台. 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成了“课改”的主流. 课堂提问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重要教学手段,那么,在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剖析
笔者在总结多次的听课体会后,发现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还是以前陈旧的“满堂问、盲目问、无效问”. “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充满整个课堂,乍一看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非常“热闹”,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但实际上是大批问题堆积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更严重的是,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带着走,长期下来将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1. 问题过多,提问缺乏设计性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安排了太多的问题,导致整节课上出现了“一问到底”的景象,这样一来,课堂变成了问题的“集中营”,使教学方式从以前的“满堂灌”转变成了“满堂问”. 与此同时,太多的问题占据了课堂时间,使学生数学学习的时间大大地减少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节课时,为了自然地过渡到椭圆的概念上来,他提了十几个问题,有的问题跟上课内容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因此,虽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一问,学生一答”,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和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十分频繁,学生看起来对知识有了大概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种提问方式局限于形式,还使学生对数学思考的时间大大地减少了,进而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下降.
2. 难易不当,提问缺乏思考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提问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没有合理地把握难度,或者是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是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在这种提问方式下,学生缺少对数学思考的空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节课时,已经知道学生掌握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后还一直提问:“大家认为椭圆一共有多少个标准方程?”这种问题不仅毫无回答的价值,而且占用了学生的数学课堂时间,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讲解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a后,就向学生提问:“大家能够根据+=2a这个方程式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式吗?”由于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推算,缩小了学生对数学探索学习的空间.
3. 偏离思维,提问缺乏探究性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也不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装饰物,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通过课堂提问要达到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目标.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回答出来,便立即给学生展示正确的答案. 这种形式的课堂提问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深入地探索、学习数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节课时,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够在+=2a这个方程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吗?”本来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之间讨论思考,但是不到几分钟的时间,教师就迫不及待地直接给出了正确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时间大大地减少了,没办法对数学学习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思考.
[?] 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很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建立在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向纵向延伸,重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向横向拓展,进而合理地安排课堂提问.
1. 基于教学重点,设计针对性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课堂提问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强调教学重点,提出的问题要抓住中心,突出课本上的主要内容,提高提问的精准度. 这个精准度概括来说就是,提问要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出发,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这种提问方式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思考,进一步探索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掌握理解椭圆的两个标准方程式是《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出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大家能从系数、符号、运算这三个角度总结并归纳出方程的特点吗?大家认为椭圆的焦点位置与x2,a2,y2,b2之间存在什么对应关系?大家认为9x2+16y2=144是椭圆的方程吗?假如是,a2,b2分别指的是什么,c2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对数學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与学习. 这样一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也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2. 基于教学难点,设计突破性提问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借由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因此,必须要对课堂问题进行梯度安排. 在安排梯度问题时,合理安排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例如,《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一课,标准方程推导与化简关联到复杂的代数运算教学中,在演算+=2a时,学生往往存在一些障碍. 可以预设系列如下问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除去根号?你可以写出完全平方公式吗?只经过一次平方能去掉这个式子的根号吗?如果不能那还需要平方几次呢?整理方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启迪,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再加详细的推算就可以得出(a2-c2)x2+a2y2=a2(a2-c2),随后再提问:“椭圆定义中a和c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a2-c2的值的符号怎样?”在引入新的参数b2=a2-c2之后,随着椭圆的标准方程推演完成,a,b,c三者的数量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一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阶梯递进的数学思索,可以充分启迪学生自觉研究从简过程,同样可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3. 基于教学关键,设计启思式提问
高效的课堂提问要关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指导学生从多方面的思维进行数学的学习. 教师只有在预设提问时勤于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面开展横向开拓,才能完成这个目标,使课堂提问富有思维的广度.
例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一课,在夯实学生标准方程的知识时,可以预设以下问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在x轴上)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其中地球的远地点B的距离为2384 km,地球的近地点A的距离为439 km,地球半径约为6371 km,你如何演算出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呢?”通过这一设问,学生在处理生活及其他行业的现实问题中,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鼓舞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指引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数学思维.
又比如,在教学“等比函数”的时候,笔者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古时候有一个大臣为皇上立下了大功,皇上要奖励他,问他要什么. 大臣说:我这里有一个棋盘,棋盘有六十四个格子,皇上如果真想赏赐我,就往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第四个格子里放八粒米,以此类推,直到放满六十四个格子. 皇上欣然答应,然而不到放满半个数的格子,国库就没有粮食了,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都对这个为什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此时再将等比函数引入进来. 这样的悬念设计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带动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4. 基于学生实际,设计层次性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化的数学学习. 因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假如没有教师一定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容易进入误区. 因此,我们要巧妙地借助问题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化的数学学习.
例如,《函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中,应该让高中生学习和掌握函数的定义,再自主地借助函数的定义去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因此,为了使高中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有效性的自主学习,在教学时,笔者预设了如下的问题:①函数的概念是什么?②函数的单调性是什么?③f(x)=-x5+1属于有限函数吗?请你通过函数的定义及单调性来证明.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对函数的根本性质开展了自主学习,教師通过问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核心处开展梳理,由此,能够高效地使学生从杂乱的数学学习过渡到整合化,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关键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提问上升到教学艺术的高度,课堂上不但要依据教学关键知识明确掌握课堂提问的切入点开展纵向深入,而且应该联系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现状,掌握提问的深度、广度,这样才能够充分指导学生高效化地学习数学,使学生在高效设问的指引下学习数学、开展数学思考和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