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

2017-08-31 15:45李牧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育核心核心素养

李牧川

教育本质上是落实生长与转化的生命实践艺术,那么在教育领域讨论“核心素养”关键也在于实践落实。若要让“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到实处,则必须找到学校教育情境中更加真实、靠谱、可为的落实策略。

第一,落实到具体学段、具体学校的“再校本化”过程中。“核心素养”更多是一个普遍性的参考体系,考虑到农村与城市、小学和中学等有所区别,在实施中必须进行具体学段、学校的“再校本化”。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核心素养”需不需要和丰富的想象、童真的趣味、浪漫的游戏、热烈的情感、活跃的身体等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建立起内在的生命关联呢?再如,即使是同一“核心素养”,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是否要充分考虑和借用其不同资源而进行多样化、差异化的表达?答案是肯定的。

第二,落实到能沉淀素养的活动过程中。离开了能沉淀素养的活动,“核心素养”培育必然是空谈。要有效地培育“核心素养”,活动的量、质、类等要真正落实。首先,看活动之“量”。素养强调一贯性甚至重复性,强调在大量的日常而不知的实践中进行积累、沉淀的功夫。比如,有些學校长年坚持全学科“课前三分钟”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现;又如在每个周五下午坚持开展“放学后十分钟”创意小实验趣味比赛,如此这样就落实了“量”。其次,看活动之“质”。活动要含有丰富的育人价值,一定起到“滋养”主体发展的功能。再看活动之“类”。素养自身的高度复杂和多元性决定了孕育它的活动必须丰富多样,要在活动中创造出主体、情境、角色、知识、能力、态度等要素的多元、多种和多样组合方式,由此增加“核心素养”孕育成功的概率。

第三,落实到教师内在教育尺度的建立过程中。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灵活机动、充满差异和个性并深具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随时都靠机械的一一对应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培育。教师只有吃透了“核心素养”的内在精神,并和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建立起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个性和学科特点建立起基于“核心素养”的内在教育尺度,才能“随机而教”“随物而诲”且“皆抵核心”。

第四,落实到教师的“素养示范”与“浸润性传递”过程中。笔者借用“素养=(知识+能力)态度×情境”这一公式来简要表达对素养内涵的理解。素养不是知识或能力等单一、机械式的割裂呈现,而是一个浸润主体态度、智慧与情境性条件规定和生命体验的高度综合有机体。某种意义上,素养关涉大量的缄默知识和情境性理解,它具有某种类似生命性的气韵。因此,素养是没有办法直接从一个人简单地“传递”或“塞”给另一个人的,素养的神韵最适合通过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彼此浸润、互相濡染的方式得以培育和生成。对于学生而言,作为鲜活灵动生命个体的教师是最自然、最有效的素养示范者和浸润性传递者。比如,中国学生“审美情趣”素养的养成,绝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和符号堆积,而是高度依赖于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举手投足、言语风格、思维魅力、形体表达等散发出来的审美气质和情趣境界。因此,教师要成为“素养亲历者”与“素养导师”,要通过自身的“素养示范”进行“浸润性传递”。

第五,落实到师生关系的“生命化”乃至“师徒化”过程中。“核心素养”是具体个人的生命性情与真实情境之间互动关系的生命化反映,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则必然要求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并在此基础上展示真实的自我,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生命化师生关系。对于现代教育情境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需要再多一些类似古典师徒制、书院制中的师生关系,再多一点师傅带徒弟、徒弟随师傅般的耐心示范与生命感恩。

第六,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为素养而教”中。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积淀和养成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必须建立“为素养而教”的教学目标,更加看重情境的素养孕育价值,更加开放地创设有利于刺激素养形成的教学资源立体网络。此外,还要落实到教师之间的“素养合作教学”。一位中小学教师往往有自己固定乃至固守的学科专业领域,但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往往是跨学科的泛情境领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之间更多地开展“素养合作教学”,共创真实、完整的素养教学情境,加大“核心素养”积聚生成、沉淀孕育的概率。

第七,落实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空间拓展与创生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更大、更自由的空间才行,而这尤其体现在“核心素养”的课程空间拓展与创生中。课程(crriculum)的本意有“跑道”和“跑之体验”二重含义,“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程跑道”的类型提出了更聚焦、更精准、更凝练、更高效的设计要求,同时也对课程跑道中“跑之体验”提出了更安静、更抓地、更真切、更深沉的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同时从“做加法”和“做减法”两个角度来拓展和创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空间。

第八,落实到学校的“核心管理”中。“核心素养”的优越性就在于对若干关键“核心”的高度聚焦,这也启发学校管理者们可借此契机重新梳理、整合和设计学校管理的思路和策略,从“核心素养”中汲取智慧进行“核心管理”,给管理“减减肥”“去去重”,让学校管理变得更简洁清晰、脉络突出、核心聚焦。

第九,落实到学校和社会(区)的进一步合作中。“核心素养”培育需要通过共识过程分享大教育观,更加重视、挖掘和发挥社会的素养教育与养成功能,建立“核心素养”的学校社会(区)合作的大教育场,加剧此教育场中“核心素养”的自然溢出效应,从而使“核心素养”的成功积淀成为一个更大教育情境中的 “更大概率”事件。

第十,落实到学生“自我教育”和“核心素养自我积淀”的引导与生成中。归根结底,“核心素养”是主体自身的品质养成与修炼过程,因此师生交往、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发展活动、学校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意识地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进而使学生习惯和享受“核心素养的自我积淀”过程。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刘玉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核心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