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琴红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依赖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环境包括班级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班级环境管理中,既不可班主任全权包办,也不可完全放手,过松过严都不利于班级环境建设,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只有让爱和自由渗透在班级环境管理中,才能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让学生自由发展,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笔者就班级物质环境和班级精神环境的管理两方面进行浅述,谈一谈如何将爱与信任渗透在班级环境管理中。
班级管理中的爱与信任
在谈论如何将爱和自由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的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清爱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即什么是班级环境管理中的爱和自由。
班级环境管理中的爱,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护,及对孩子成长的期许。这种爱基于对学生的全面理解,知道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情并能感受学生的苦恼。有了这种爱,才能在班级环境的管理中把控方向,引导学生向善向美发展。
班级环境管理中的自由,则是指老师对学生的信任,给予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权力。这种信任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知道学生的能力,看到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去独立完成任务。
對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一个整洁、明亮、美观、舒适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环境布置、桌椅的摆放、黑板报和墙面的布置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等,是一种显性的班级文化。因此班级管理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但怎样才能布置出一个学生喜爱的班级环境,并能让学生持久保持对环境的爱护呢?这需要爱的参与和自由的创造。
班级环境区域设置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教师在接手一个班级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和活动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班级的功能区域,使班级功能区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一致,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保持持久。如果班级功能区域的设置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这个区域的设置将会变成教学的阻力,给班级工作带来束缚。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参与班级功能区域的设置,群策群力,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方案。同时,老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合理建议,不当甩手掌柜,从方向上引领学生合理建设班级功能区域。
班级环境装扮给予学生自由 在班级环境布置前,老师仅给同学提一些建议,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各小组设计方案,由全班投票通过选择。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室各功能区域都按照学生的意愿建立起来。而班级环境设计和布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自主地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同时还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植物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小手的设计也是他们自己创意的,每一个手印,都是他们自己的。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小组的同学应该手拉手一起向前走(如图)。
班级精神环境建设
班级精神环境是深层次的,只能被心灵感知的。它是班级全体同学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环境是实现班集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也是班级健康发展,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大多数老师在对班级精神环境建设时采用的都是专制型的一言堂,体现的是老师个人的主观意愿,并非出自学生的内心。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抑制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应当让爱与自由渗透到班集体中,让学生自主地,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民主表决;教师只对班级的发展方向作引导,同时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其中。学生是班级精神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精神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由同学们自己选举班委,班委领导同学们制定班规,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态度、课内外纪律、礼仪常规等方面入手,形成学生自主制定的班级约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这样,同学们一方面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约束,但另一方面他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是对自己行为提出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这种自我控制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律——班级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爱学生,能使学生自立;爱学生,能使学生自尊;爱学生,能使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精神。爱学生,就应该给学生创设充满爱与信任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得到健康、愉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