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亢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和最终目标,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人文素养相比于基础知识更待加强,学生平时阅读中对文章中蕴含的人文素质感悟不够深,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流露出的传统文化、经典文化非常少,人文素养相对缺乏。因此,在学生的日常言谈举止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有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在写作中也经常表现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愤世嫉俗、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等特征。写作过程中学生传统文化的丢失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现象,在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促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身上传统文化的气韵是他们展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特有气质。而传统文化的缺失,也减少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给人的感觉就缺少了韵味。为此,我们对在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
调查中,教师相对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年轻教师大多学历较高、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他们广泛涉猎各种文化,也认可和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年龄偏大的教师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自我见解,更加认可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教师相比与普通大众更重视我国传统节日,更愿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尽可能多的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除了古典诗词名著,教师大多还对民族音乐和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书法、国画、瓷器、戏曲、剪纸等传统艺术。教师普遍认可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自强、自律、中和、团结等人文精神,希望在当前能够继承和继续发扬,并认为应当剔除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做到有选择的吸收和弘扬。
相比于教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明显不够 大多数学生对“洋节日”的关注度比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更高,更具热情,他们甚至认为传统节日是家里大人要过的节,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相比于传统文化的深邃,学生也更喜欢在课余时间涉猎一些“快餐文化”,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大多数学生更是觉得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艺术都需要太长的时间才能收获很小一点成绩,似乎他们现在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学习,更别说喜欢了。当然,对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的人文精神,学生都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认为他们在日常应该学习和继承发扬,但是,对于如何学习和发扬,他们大多表示平时没有想过。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能够使学生在日常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并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在写作过程中与写作素材的积累相结合。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具有的重要意义也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是,学生却无法自觉地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因此,教学中,教师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尤为重要。教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渊源,学习、研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优秀的遗产。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先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并将其中的观点与当下的生活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古文化知识、中华礼仪、传统道德、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培养、讲述、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内外相连接。有方法、有方向地培养学生接近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探究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每天組织学生课前五分钟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整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普及,力求学生做到通古知今,融会贯通,化而能用;要教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整体辩证优势。
要想教好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写作教学,首先教师自己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能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春节、中秋节等,了解文化的起源、经过(发展过程),在当今我们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写写你感兴趣的一面,并在每次节假日,每逢传统节日时,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信息并展示。
作为语文教师,深感传统文化在高中写作中魅力无穷。尤其在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是引人深思。首先,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择出与写作息息相关的内容,然后渗透到写作教学中。其次,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最后,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精神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建构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语文课标的多重性来合理分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高中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