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歌胡岳恒(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空间运用的研究
□邓歌胡岳恒(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14年世界技巧啦啦操锦标赛超级组混合自选套路前八名参赛队伍比赛视频进行研究,以正视和俯视的角度分析空间的运用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得出此类项目在队形、位置、高度和层次变化在空间编排上的运用。从而得出结论是空间变化次数要适度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成套排名,太少没有艺术性,太多失误率增加。成套横轴队形的运用要多于斜排和其他队形的运用,所有队形形状的横轴长度都要大于纵轴的长度。
啦啦操动作空间
我国啦啦操事业正在飞速的发展。在对技巧啦啦操成套编排中我国学者有较多的研究,他们一致指出我们技巧啦啦操成套编排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在空间运用中各界学者认为一副好的艺术作品对空间的运用是较为完整充分的。但在技巧啦啦操成套运用与空间变化的研究上还并未涉及,本论文正是对啦啦操项目成套动作的空间运用展开调查与分析
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中空间运用。
2014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技巧啦啦操超级组混合自选套路前八名比赛动作。
(1)文献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收集整理国内相关运动项目的文献资料,参考《I C U国际啦啦操竞赛规则》;
(2)视频观察法:通过录像对2014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超级组混合自选套路)在队形变化与空间运动之间的发展变化进行探析;
(3)访谈法:通过面谈对近两年参赛的有关队员、教练员进行访问探讨;
(4)数理统计法:归纳、对比、分析以表格形式记录相关数据。
本文将以成套动作中空间运用的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统计,一是从俯视的角度进行各队队形和位置统计分析;二是从正视的角度进行各队高度、层次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空间运用的结论。
队形形状是在比赛的成套动作中场上比赛队员按一定要求摆成的行、列、方阵等一种存在形式,是队、列的形状变化和多样的站位形式,是空间变化中长、宽的具体表现。
(1)队形数量。
表1 成套队形数量统计
①一套空间队形变化复杂的成套队形控制应在16—17个最佳。
表1中可以看出在世锦赛超级组混合自选动作的成套队形数量都在14个队形以上八个队伍的平均值在16.4个左右,前四名比赛队伍平均个数在16.5个,后四名比赛队伍平均个数在16.3个。
②增加操化队形数量在得分排名上不占优势。
在前两名的比赛队伍中队形平均值在14.5个而三到四名的队形平均则在18.5个,三四名队形较多是因为有操化队形,再反观成套打分的分布表来看并没有涉及操化打分,所以。在前八名的比赛队伍中只有波多黎各和泰国队运用了操化形成队形,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并不是队形运用的越多就越占优势。
③合理的运用托举、金字塔、抛接、翻腾增加队形数量
低失误率低,队形完成质量高则名次靠前;
抛除波多黎各和泰国队的操化队形前六比比赛队伍均值在14个左右,而七八名的队形早没有操化的情况下达到了18个以上,从这又可以看出队形的增加随之带来的就是失误率的上升,而失误率的上升就能导致名次的下降。
(2)队形形状。
队形形状可分为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规则形状的使占整个成套队形的78%不规则形状占成套队形的22%由此可以看出规则队形的使用要远多于不规则形状的使用,因此合理的运用规则队形对成套队形的编排有着重要的作用。
①不规则形状是在成套动作中从在指定队形形状上完成动作转变到都是在利用动作形成流动变化进而形成队形形状的不规则形状出现;不规则形状以散点站位为主,多用于开场、翻腾和金字塔之中。
②合理的运用好横排和梯形队形对成套队形编排有很大优势。规则形状是在指定队形形状上完成动作在规则形状中各队通常运用的队形有横排、斜排、梯形、三角行和和四边形。在规则形状的运用中横排使用在成套中最多达到49次梯形的运用在28次而我们在平时惯用的三角形在世锦赛的比赛中并不常用;规则队形中横排队形长度都要大于纵排队形长度,纵轴的队形形状运用的较少,这与要给评委呈现的横排排面有直接关系,在横排形状上队
员动作都是错位站为主都在尽量避免不出现重叠现象。(3)队形变化方式。
表2 队形变化方式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在队形之间变化中可分为走步移动、翻腾移动、托举移动和操化移动;成套的排名跟走位移动和托举移动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走步移动数量在成套中的增加名次越靠后,托举移动数量越少名次越靠后托举移动多用于金字塔配合中,翻腾移动各队的平均值在2-3个,操化移动对成套排名则没有影响;合理的增加翻腾移动和托举移动适当减少走不的移动对成套动作的空间变化的复杂程度则会有显著的提高。
(4)队形时间。
在队形的停留是在同个队形中完成同类或不同类动作有较长的停留时间,在成套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可分为队形停留时间和形成队形时间,队形停留时间过多体现不到队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和流动性,而队形停留时间较少会导致场面太乱没有固定队形。平均每个队形的停留在4-5秒左右;在队形行程过程中八个队伍都是以就近的最短时间进行走位平均每个队形形成时间在2-3秒左右。
在统计中发现一套较好的成套动作有两个较长时间的停留队形和一个较长的形成队形较为合适,平均每个停留队形停留在16秒左右,而单类的翻腾类形成队形时间时间较长平均每个队形形成时间在11秒。
动作位置是把场地分成1-9区以比赛场地俯视角度来看待场上队员完成动作所占位置。其中在1-9区中又可把场地分成前、中、后区。(见图3场地分区图)
图1 场地分区图
表3 场地动作分区统计表
总结可以得出在成套动作空间位置变化上前区运用总次数是12.5次,中区运用总次数是31.6次,后区运用总次数是13.6次。在成套动作中前区要比后区运用次数少,中区要比前区和后区运用次数多;在中区的运用中主要集中在5区,在前区的运用中主要集中在2区,在后区的运用中则这要集中在8区;最后得出结论成套动作在横向或纵向的站位中要集中在中间区域效果最好,在离裁判席太近的位置做动作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而在前区和后区的站位中后区要比前去优势大;
高低是成套动作在形态上产生的新的结构表现在运动状态结构的高低起伏。以一次形成或停留队形的同一时间出现的一类高度来计算一次,前滚翻类定义为为半人高,队形中的走步移动定义为一人高,翻腾类动作归类为一人半高,两人站肩类定义为两人高,托举、金字塔类两人或多人高位以上定义为两人半高,抛接类动作定义为三人高。
统计结果得出在编排一套较好的技巧啦啦操成套作品各个高度的比例应达到半人高出现在0.5次,一人高的高度7.5次。一人半高的高度6.8次,两人高的高度1.6次,两人半高的高度11.9次,两人半高以上5.4次。从统计中还可以看出一人半高翻腾类动作出现次数紧接近于一人高的走步类动作,这体现出高规格的比赛翻腾类动作在空间高度变化中的重要性。两人半高以上的高度要远多于其他各个高度的数值。
统计结果得出技巧啦啦操成套层次的变化是必须要存在的,而且是抛除翻腾类动作之外还必须要有至少一类动作出现层次变化。在八个队伍中有五支队伍出现了三类动作层次的变化,因此在成套编排中五类动作中出现三类动作的层次变化对空间层次的变化效果最好。在层次变化中翻腾类层次变化在成套空间编排中是必须要出现的,抛接类动作出现7次层次变化,操化和金字塔各两次,而托举类动作只出现一次。我们自己在成套空间层次的边编排中可以适当的选择翻腾类和抛接类层次变化效果最好。
(1)空间变化的运用对成套得分排名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起决定性因素。空间变化次数应适度,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成套排名,太少没有艺术性,太多失误率增加;
(2)成套规则队形多于不规则队形的运用,所有队形形状的横轴长度都要大于纵轴的长度;
(3)在正视的角度中两人半高以上区域运用和出现次数最多。层次变化在成套中必会出现。
(1)适当控制成套变化次数,要在增加成套完成质量和成套一致性的基础上增加空间变化;
(2)合理的运用成套时间每个形成队形时间控制在2-3秒左右每个停留队形控制在4-5秒左右成套必须出现个较长的形成队形和两个较长停留队形。
[1]周敏.浅谈啦啦操的编排.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D].2014,06.
[2]于菲.基于视觉美学的中外技巧啦啦操“金字塔”类动作的编排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3,06.
[3]于菲.我国高校技巧啦啦操发展现状研究[D].广州体育院, 2013,11.
G831
A
1006-8902-(2017)-08-ZQ
邓歌(1993-),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学生,体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胡岳恒(1993-),男,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学生,体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