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一一良帅
【文艺兵】
文/吴一一良帅
“文艺兵”不是军语,而只是老百姓对军队文艺工作者的统称。
文艺兵,“兵”是主语,“文艺”是定语。再才华横溢再声名远扬的文艺兵,也仍然是一个兵。
文艺若有战斗力,文艺兵就是战斗员。当年,毛泽东曾赠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来形容战争中文艺兵的“战力”。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曾自豪地说:“我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几十万的作战部队,一支是500人的文工团。”显然,老一辈革命家都把文艺工作看得特别重要。
如果有人认为战斗力就只有操枪弄炮,所以文艺兵不应该存在,完全可以聘请社会人员来取代他们,那么我只能说,他是不懂历史更不懂党史军史的。
去金寨老区,听革命故事,最难忘就是那首《八月桂花遍地开》。一首庆祝苏维埃成立的民歌,被红军部队的文艺兵们,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带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又随着红四方面军的转移,从鄂豫皖苏区传唱到川陕地区,并伴随红军的足迹传唱大江南北,成为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征鼓。
还有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征途中的快板、激发斗志的《义勇军进行曲》、揭示阶级仇的《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新中国成立后的《东方红》等等,被军队文艺工作者入心入情地演绎成这支军队从胜利到胜利的伟力。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如果说武器装备是军队的骨头和肌肉,那么,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则锻造着一支军队的精气神,滋养着一支军队的灵魂。
要知道,军事文艺所表呈的血性、激情、刚健、雄浑、豪壮、牺牲是军外人员难以模仿的,真正军人演绎军事生活总是有着独到优势。可以说,军事文艺自我军诞生以来,就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多年来,军队文艺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忠贞爱国、保疆卫国”的奉献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回顾历史,如《游击队歌》《长征组歌》等,它们从多种角度表现了我军无畏抗敌的英勇气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旋律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最可爱的人”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姓名牌”,“不爱红装爱武装”曾是一代少女的青春追求——今天的军事文艺工作它可以被修剪,但绝不能被阉割。
没有精神的人还是人,但没有生气,就只是行尸走肉。
没有配套的楼还是楼,但住不了人,就只是一栋死楼。
没有羽毛的鸟还是鸟,但飞不起来,就不是什么好鸟。
没有文艺的军队还是军队,但死气沉沉,就不是能走远的军队。
操枪弄炮是为了战斗力提升,但战斗力提升不是只有操枪弄炮。
更何况,我们的文艺兵们,大多是源于战士,也经历过摸爬滚打,甚至是枪林弹雨。
朝鲜战场上,文艺兵深入前沿阵地,与志愿军士兵住在同一个坑道里,表演间隙帮助战士整修工事、埋设地雷、往弹匣压子弹。
在上甘岭、临津江、五圣山等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都有文艺兵的身影,有些突入敌阵的楔子阵地。遇到紧急敌情,文工团成员也会加入战斗。慰问演出路上,有时还会参与抢救伤员,为战士写家书。
老山前线,阎维文等军旅歌唱家戴上钢盔,在老山主峰演唱,一直唱到离前沿阵地只有4米远的猫耳洞里。战争年代,万能的文工团文艺兵们每到一处,都会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说你小,你很小,你是中国版图上的一粒沙;说你大,你很大,你的礁盘上刻着泱泱中华……”一曲《天涯男儿》响彻碧海蓝天,这是海军组织文艺工作者赴海岛、为守岛官兵献上精彩文艺节目的一幕感人场景。
的确,文艺兵在很多人眼中,少不了“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但正如文艺老兵阎肃所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听过阎肃的发言后,习主席幽默地说:“我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并称“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
文艺兵并不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和200万军人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留给了军营,留给了祖国,正如歌中所唱: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