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新
[摘要]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要建构历史高效课堂,教师应深入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和学生一起养成反思的习惯。
[关键词]历史;高效课堂;兴趣;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201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用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打造高效课堂,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深入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要建构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但要用好教材,更要用活教材。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接受能力。再次,精心设计教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自学—合作—展示—反馈”“设境激趣—目标精讲—引导自学—协作讨论”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追求“差异发展”“个性张扬”。用新颖而实用的教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卓有成效。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教师在备课时,要熟读教学内容,多多挖掘与教材相关的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發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提问:“蒋介石此人该不该杀?为什么?”对此,学生讨论很热烈,多数学生认为该杀。此时,笔者设置如下问题:“日本步步紧逼、侵略中国,在民族危亡之时,人民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此时杀蒋介石会造成什么后果?当时逼蒋抗日是否有可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后取得的效果也很好。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读史使人明智。”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能让自己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第一,由教师根据书本知识结构,提出本节课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书、做记号、找答案;第三,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例如教学《石窟艺术》一课,设计“莫高窟地处哪里?有什么内容?”“云冈石窟地处哪里?有什么艺术特点?”“处于河南的石窟叫什么名字?”“石窟艺术为什么在唐朝得到大发展?”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指导学生读书时做到史论结合。史论结合就是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例如教学《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从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情况、原因,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来说明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前者是史,后者是论。学生读书找到史和论,就能把书真正看懂。最后,指导学生读目录,读年表,了解全书的总体结构,掌握课本的重要内容。例如,讲述《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时,引导学生抓住五次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三次革命高潮、一次维新变法,就能把书本知识化繁为简,把书越读越薄。
四、师生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自我完善
首先教师自己本身要进行教学反思。课后静心地想一想:这节课出现了哪些问题?问题的原因在哪儿?等等。除此之外,单元考试后要进行单元反思,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尤其是每次练习、考试后都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