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反腐倡廉战略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坚守党的政治品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反腐不是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反腐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党的性质宗旨不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之所以将保持政治品质作为党建的关键一环,作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因为衡量一个政治集团的先进与落后、战斗力或道义力量的强大与否,重要指标和尺度都在于此。
保持和提升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政治品质的坚守与否。决定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得民心,得民心则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是否聚天下英才于执政集团内,聚则保证执政集团由优秀分子组成。两个方面集于一点,就是避免因腐败而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腐败为什么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因为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抑或公权出租和交换。只要是出租和交换,就会形成利益连带关系,久而久之便发展为分肥者或共掌公共资源者,这些人因共同利益而在行动上同进退,从而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坚持党的政治品质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根本上与既得利益集团相对立。因此,必须反腐倡廉,必须把反腐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习近平反腐倡廉战略思想的实现路径在于树信仰、厘价值、划红线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之所以能很快提振民众信心,并形成“压倒性态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将反腐倡廉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即:由嚴惩产生震慑力,达成“不敢腐”的初步目标;在遏制住腐败势头的同时,高度重视制度设计,快速出台一系列堵塞漏洞的规章制度,做到想腐者“不能腐”;在这两大努力的基础上,开启长期而又艰巨的思想武装,通过重建精神大厦,厘定价值坐标和评价体系,为掌握公权力者找到精神出路和价值替代,以此产生拒腐防变的内生动力。
树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突出强调信仰信念的重要性,遵循了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
厘价值。人生活在社会中,所有的努力或行为,归根结底是在寻求更大的价值实现,或者寻找更有意义的人生。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放到了治党治国的重要位置,同时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举措。
划红线。这主要是为公权力设边界,包括党内突出政治规矩,国家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公权不能私用,私用必付代价。对权力要有边界意识、要有敬畏感,这些原本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体现,更是先进政党所大力强调和宣扬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打老虎、拍苍蝇”的措施,根本在于使规则制度更为清晰起来、刚性起来,做到正纲纪、明法典、有敬畏、知进退。
习近平反腐倡廉战略思想的落脚点在于优化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
优化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全面从严治党上,大力加强党内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建设。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有效地优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使每个新加入到党组织中来的成员,从最初就能获得正能量,得到正向的引导和全面的塑造,长此以往,党员即便掌握了更多更大的权力,因为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会轻易滑向错误深渊。同时,每个党员释放出正能量,使得整个党内形成良性互动,单个人向上,全党向上,优良的形象就会树立起来,党的道义力量就会增强,执政能力因此大幅提升。
优化社会生态。社会生态与反腐倡廉紧密相关,一定意义上还互为动因。因为环境会改造人,什么环境造就什么人。如果反腐倡廉着眼于环境优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人内心皆排斥腐败行为,廉政建设便成效倍增。
优化人文生态。民族人文素质与民族精神境界关系密切,没有民族人文素质的改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跃升。要想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反腐倡廉就必须要解决民族文化之顽疾,而出路就在于瓦解“官本位”的基础,消除其文化影响。
责编/杨鹏峰 孙渴(见习)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