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靠什么留住人才

2017-08-30 00:13张贞云
人民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基层大学生

张贞云

【摘要】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政策的深入展开,我国大学生下基层取得重要进展,“下得去”的格局已经初具雏形。然而,基层就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留不住”“干不好”“流不动”等问题,应全方位实施人才激励制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畅通流动渠道,落实好大学生下基层政策,用好用活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基层 人才激励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观,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系统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快速增长的大规模高校毕业生群体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大批毕业生因难以找到匹配的工作而造成人才闲置,但在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基层中小企业、艰苦行业企事业单位、贫困地区社会团体组织等基层单位和组织,却存在岗位空缺,急需大批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发光发热。针对这一矛盾现状,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引导,避免人才浪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目前,这一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下基层已然成为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重要选项。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对大学生下基层作出的新指示。《意见》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大学生基层工作的晋升环境有待优化,流动机制仍需完善

近年来,大学生下基层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制度保障难成体系。大部分基层地区尤其是艰苦偏远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大学生工资待遇偏低,这使得还需成家立业的基层工作大学生难以看到出路和希望。近几年,经过国家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大学生愿意下到基层去,但大学生对下基层的顾虑也在加深,选择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也存在“留不住”“待不久”的问题,这说明“下基层”作为好的政策,仍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长远实施效果。

晋升环境有待优化。长远发展是基层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意愿所在,是大学生“干得好”的重要动力。创新力、责任心和进取心是社会各界普遍看重的人才特质。公众普遍认为,人才工作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识别理念要多元化,并且需要分类、分层、分领域。然而现实情况是,基层党政机关的职称評审制度不完善,存在限制人才晋升的障碍。例如,很多岗位存在工作年限限制,这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巨大沟壑。这种重资历的晋升制度挫伤了大学生在基层发光发热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其才能的发挥。

流动机制仍需完善。通过“三扶一帮”、大学生村官、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医、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服务于基层发展,投身于扶贫开发工作,献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基层就业退出机制不健全,地域之间档案、户籍、社保等转移难度大,造成大学生“下得去”却“上不来”的尴尬局面。此外,还存在基层就业信息系统落后,基层与基层之间、基层企事业单位之间人才流动较困难;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基层就业长效机制也未形成;基层人力资源市场未发挥应有作用,甚至在部分地区形同虚设,“后顾之忧”极大阻碍了人才在基层的优化配置。

应全方位实施人才激励制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畅通流动渠道,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保障制度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使他们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对于下基层“善后”问题,需要破旧立新,抛弃陈旧的人才观念,以习总书记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构建体制完善、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下基层政策。

全方位实施人才激励制度,让人才“留得住”。要使人才从“经济上得实惠”,建立健全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渐进式薪酬制度,成立大学生基层就业专项扶助基金;要使人才从“政治上受重视”,适当放宽考取当地公务员等正式编制的条件,对有一定基层工作年限的采取加分政策,对基层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可破格提拔;要使人才在“社会上受尊重”,做好当地政府、人民群众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学生密切联系群众,多与人民群众接触、沟通,提高大学生工作的认同度,实现基层工作人才培养和发展。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让人才“干得好”。要加强对于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才的作用。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大学生基层“带路人”制度,“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对大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形成大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献身基层的思想氛围。营造利于大学生晋升发展的制度环境,落实基层公务员职称职级并行制度;建立符合基层发展实际情况和技术人才专业性质的职称评审制度;严格基层评审流程,强化基层晋升监督工作,整治基层晋升环境,整治职位晋升乱象,打造公平公开的晋升生态。

畅通流动渠道,让人才“流得动”。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退出机制,打破人事关系、档案、社保、户籍等条件制约,既让大学生“下得去”,也让优秀人才“上得来”;建立统一的权威就业信息系统,各地政府通过建立当地就业信息网,畅通地域、城乡之间的就业渠道;政府、企事业单位强化优先从基层高校毕业生中选人用人的导向,开拓大学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科学的人才观念助推良好的用人氛围,完善的基层人才体系,才能形成长远的基层吸引能力。落实大学生下基层政策,不仅要让大学生“下得去”,还要注重“善后”,用好用活人才。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①江玉珠、徐娜等:《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工作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14期。

②郑德前:《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分析》,《青少年学刊》,2011 年第5期。

责编/贾娜 刘芋艺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基层大学生
基层巡览
关注基层智慧治理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