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34346元。但1990年以来,江苏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劳动报酬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所得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将会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如何增加劳动报酬比重对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苏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原因
经济发展阶段限制。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农业的劳动报酬比重最高,其次是服务业,工业最低。而江苏现阶段产业发展情况则是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据统计,2014年全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9%、43%和48%,而江苏省相应比重分别为6%、48%和47%。由于工业发达,江苏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相应地降低了总体的劳动报酬比重。
外商直接投资压制。由于优良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江苏的对外开放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尽管江苏利用外资已经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逐步提升,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张,也导致劳动要素对最终产品分配权的相对地位下降,进而引起劳动报酬比重下降。
宏观税费负担抑制。从税负角度看,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的江蘇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以较高比例转变成了中央财政收入,宏观税负水平在全国所有省份中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江苏地方财政收入,也抑制了劳动报酬收入的提升,相应地降低了劳动报酬比重。
储蓄投资比重过高。包括江苏在内,我国经济长期依赖于高储蓄、高投资的增长模式。数据显示,江苏2001至2010年虽然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2.6个百分点,但远低于企业生产率的增速,这导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多地分配到企业和政府部门,劳动报酬比重不断下降。
劳动权益保障不足。从劳动者权益保护角度看,江苏劳动者仍处于劳动力市场相对弱势地位。一是有些地区在进行招商引资和鼓励民营经济,忽视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劳动力市场监管。二是部分企业为缓解劳动力成本压力,变相压低劳动报酬。
部分行业存在垄断。一是省内不少大型企业过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导致垄断资源占有者获得高额利润和回报,不利于劳动报酬比重的提高。二是行业垄断导致正规部门就业机会不足。据统计,江苏过半劳动者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工作不稳定,保障程度低,收入水平低,导致劳动报酬比重偏低。
二、江苏劳动报酬偏低的影响
限制内需继续扩大。一是由于劳动报酬比重偏低,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而内需不足进一步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能更多地依赖外需。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低迷,这必然导致企业生产过剩和经济增长乏力。二是由于企业过度依靠出口,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不得不低价倾销,而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进一步压低工人劳动报酬,这将进一步不利于劳动报酬比重上升。
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一是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使居民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前提下,无法进一步有效参与职业培训,这不利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二是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亦不利于低收入劳动者投资正规教育,低技能劳动者只能选择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导致社会流动性不足。
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据观察,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劳动报酬比重偏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更多地分配给企业和政府,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特别是资本利润和其他财产性收入增长快于工资收入增长,这导致少数依靠资本利润和其他财产性收入的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率远高于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的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限制产业结构升级。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可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产业升级的引领者。如果工资水平仅局限于生存的最低标准,那么产业升级就难以突破居民收入结构的限制。
三、加快提升江苏劳动报酬比重的政策建议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依靠廉价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新时期,建议应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管理。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报酬比重需要完成制造业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其创新发展。如此,才能为提升劳动报酬比重提供空间。因此,建议在现代消费和生产性服务业可从就业和工资两个方面提升劳动报酬比重,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强化产业间的联系,有助于提升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鼓励资本多元投入。一是对自然垄断行业,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二是对非自然垄断行业,可建立国有企业的分红机制,将超额利润用之于民。三是建议在促进私人资本进入新产业的同时,还应加大金融体系对私人资本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制率。二是应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保证工资足额、及时支付。三是需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继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将有利于不断扩大城镇消费群体,促进消费结构、方式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叶林祥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增加劳动报酬比重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