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经常性监督

2017-08-30 07:10吉琳
唯实 2017年8期
关键词:责任监督干部

吉琳

加强干部经常性监督是建设高素質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十八大以来,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多措并举,打出了从严治吏的“组合拳”,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正风肃纪、从严从实的氛围初步形成。

但是,对照上级部署要求和工作需要,从个人实践及感受来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监督还没有得到恰当运用。干部监督的渠道还主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尤其表现在对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态度上,还存在叶公好龙的现象,既想运用群众的强大力量,又担心引发涉干舆情,导致社会监督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干部监督还难以实现全天候。监督对象多、范围广、事项多,如对八小时以外干部的监管,以及对当前个别干部不愿担当作为的监管等,还存在监管措施少、针对性不强、执行操作比较困难等问题,无法实现对每位干部的监管。三是干部监督的方法及手段还不多。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人盯人”“人查人”的方式,导致只能“抓大放小”解决重点对象的监督问题,而且往往都是出了问题事后处理多,事前事中发现少,还不能实现动态监督的格局。四是干部监督失之于“软”的状况还依旧存在。尽管在干部经常性监督管理上有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但一些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履职主体责任、第一责任还不到位,还存在怕这怕那、想管而不敢大胆管的现象。

当前,通过各项严管措施的落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洗礼,已在全社会形成要求各级干部担当实干、勤政廉洁的强大气场。但推动干部勤政廉政,仅有好的氛围还不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做好经常性干部监督工作,个人认为还需要做好“四个结合”:

把党内监督与动员多方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会引起干部监督内容和方式的转变。这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的束缚,置身更宽领域谋划干部监督工作。一是聚力推进“协同监督”。改变单纯依靠纪检和组织部门监督的格局,推进各方协同管理监督,着力加强与检察、审计、信访、公安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既明确分工,又各有侧重的干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广泛发动“熟人监督”。推进干部监督进社区,广泛发动“身边人”进行监督,将干部姓名、职务等信息在社区进行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等,加强对干部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廉洁自律等行为的管控。三是恰当运用“网络监督”。用好网上信访平台,大力宣传和提升12380“四位一体”举报平台的公认度和知晓率。利用好新闻媒体及有关新兴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建设性意见及时吸纳,对监督信息及时回应、处理、反馈,着力发挥舆论监督的威慑力。

把传统方法与运用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对倾向性问题、苗头性问题实行预警管理,精准实现事前、事中的管控,关键在信息全面、多方印证、分析及时。一是坚持“工作圈”主渠道作用。认真执行个人事项报告、三责联审、谈心谈话、函询、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重视运用查阅档案资料以及走访了解、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等手段,注重运用换届考察、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以及巡视成果,全面收集分析干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方面信息。二是加强“八小时以外”信息收集。加强与行业、部门的横向联系,聘请社会监督员、社区监督员,全面收集整理干部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等方面信息,了解干部在思想圈中的宗旨意识、社交圈的处事原则、生活圈的道德修养等情况,建立“八小时以外”信息库。三是参考“大数据”高效率研判。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大数据库”,研发干部监督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对收集的干部监督信息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实现查询、筛选、提醒、评价等功能,面上精准反映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点上实时了解每个干部的基本情况和一贯表现,与传统纸质档案材料结合起来,为监督预警、综合研判等提供数据参考服务。

把全面监督与解决难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经常性监督的威慑力,关键要找准突破口,以难点热点问题的突破,放大干部监督震慑效应。一是推动“担当作为”。把干部监督作为“探照灯”,作为全面了解领导班子及干部履职情况的前置关口。建立跟踪问效制度,点、线、面结合跟踪了解干部,既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检验干部,也在群众口碑、同类干部中比较干部。实行“责任清单”制度,层层列出干部“责任清单”,梳理“负面清单”,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对于不作为干部,动真碰硬进行问责。二是落实“能上能下”。把干部监督作为“助推器”,积极配合问责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处理政治上不守规矩、工作上不担当作为、能力作风上不适应、廉洁上不干净的干部的同时,也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督查问责机制,把“能上能下”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一把手”的考核目标,严抓“老好人”不放,追究不落实的人。三是严防“带病提拔”。把干部监督作为“风向标”,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前置环节。坚持在动议前,列出职数清单、勤廉清单等,实施“清单式”任前审查,以规范的选任程序和硬杠杠规避“带病提拔”风险。延伸干部考察的深度和广度,既了解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也要掌握了解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等情况。既要进行事前“预警”监督,也要事后“回访”监督,防止考察失真。

把教育引导与严格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制度的威信关键在执行,加强干部经常性监督,要树立抓落实导向,树立制度的权威。一是逐级明确责任。针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同特点,进一步厘清干部推荐、考察、决策、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落实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一把手”的直接责任,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的具体责任。二是加强自我管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最基础的措施就是思想教育。要针对干部监督工作中查找出来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通过案例教学、抽查考核等形式,强化党内法规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廉政承诺、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强化自我管理。三是严格责任追究。敢于较真,是从严管理、有效监督干部的一条重要经验。对监督检查出的问题,认真核实,对属实的问题,要依据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和其他责任人进行跟踪问责,给予组织处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让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防止带来“破窗效应”。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宝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

猜你喜欢
责任监督干部
什么是四个监督?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