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西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愈加强烈。这就出现了近年来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学校生源迅速萎缩的现象。针对农村中学目前这一办学困境,结合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理念,教师应从感受生活、认识社会、学法培养、解放学生、行知实践五个方面探索农村中学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03-02
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的乡村教育理念,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对今天农村学校的教育仍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学校生源严重萎缩的情况,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出目前农村学校办学的困境,才能实现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谈谈自己对农村教育出路的一点粗浅认识,以便抛砖引玉。
一、从感受生活入手,挖掘学习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自觉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教育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但农村学生由于监护人外出打工,或忙于家务和农活,农村学校又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功能室,时尚美观的塑胶跑道,种类繁多的活动场所——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校能提供给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资源很少。于是农村学生放学后的课余生活只能是做作业、看电视,偶尔帮家里干点农活,生活非常单调,生活空间比较狭窄,课外阅读量少,见识不广,想象力不够丰富。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有。”只要我们充分关注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挖掘他们身边具有生命力的学习资源,给他们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就能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看似简单的农村学生生活,实际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农村有更充裕的活动时间,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碧绿的原野、甘醇的溪水、清新的空气、飘香的麦田、憨厚的村民……农村学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有生命的,只是由于农村学生缺乏观察的主动性、目的性,所以对事物的认识较肤浅。教学时,只要广大农村教师能利用好农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就能挖掘出贴近他们生活、让他们觉得可信的学习资源,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二、从认识社会入手,培养农村学生高尚情操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乡村教育”理论的另一个要点,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理念,组织农村的学生走到社会中去,从而增加他们的见闻,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教师可以利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祭扫、宣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母亲节邀请有影响力的孝顺名人作感恩报告,激发学生感恩情怀;劳动节前后,到乡镇敬老院做义工,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国庆节时,邀请政治教师作国际形势报告,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怀天下抱负;开学之初,邀请成功的校友作励志报告,激发学生的斗志豪情。这些认识社会及感恩社会的教育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的美好情感,又能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抱负,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和“生活即教育”都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和相隔离。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敢于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把学校与社会中间的高墙拆开,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
三、从学法培养入手,增强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同时这些思想与理念也为农村教育开了一剂良药。因为,农村学生的家长一般文化素质偏低,个人对学习的认识与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都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农村教师更多地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以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但传统的农村教育却在培养未来的文盲,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问题。其结果不但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磨灭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真正將学生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从而实现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从解放学生入手,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要落实1946年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从当前农村的教学实际来看,首先,“解放学生”要求教师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配角”“主角”关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空间才能增大,课堂教学才能贴近每一名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产生灵感,让课堂充满着激情与智慧,让学生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其次,“解放学生”还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约束,有更多自由发表见解的欲望。这样既可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又可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其道德认识。
目前,农村学校纷纷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分别成立了棋类、书法、音乐、美术、英语、武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发展特长,这也是解放学生,为农村学生创设宽松学习环境的一种有效举措。
五、从行知实践入手,提升农村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又说:“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陶行知先生的这种“行知实践”理论很好地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在日常教学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这种“行知实践”理念,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农村中学的培养对象多为农民的子女,他们中间除了一部分能升入高一级中学继续深造外,大多数将回到农村,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农村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我们可以以农村现有的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手工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行知实践”,还可以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活动课,真正落实“教学做合一”思想。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行为习惯,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总之,虽然目前农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前进的道路中有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師能很好地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落实他在乡村教育上的思想,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社会,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法培养、解放学生和“行知实践”,就一定能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走出农村教育目前的困境,开创出农村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