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推动教育扶贫事业发展

2017-08-29 19:28蔡秋梅王瑞麟
大观 2017年8期
关键词:阻碍因素非政府组织教育扶贫

蔡秋梅+王瑞麟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扶贫事业的蓬勃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同时非政府组织诸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使非政府组织在推动我国教育扶贫事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须解决其现实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为“三不足”,即公信力不足、组织自主性不足、法律保障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教育扶贫;阻碍因素;对策

一、我国非政府组织推动教育扶贫事业的意义

有利于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实现广集民智。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社会主义事业都不是靠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完成的,尤其是教育扶贫事业作为现阶段我国党中央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需要政府团结各方力量,改变以往政府“一家出力”的传统模式,使社会大众参与到教育扶贫事业过程中,有利于教育扶贫形式的创新,实现教育扶贫形式多样化。

促进“责任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根据2016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最新人口统计显示,2015年乡村人口总数为6.0346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43.90%[1]。我国教育扶贫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乡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仍然不小,有些时候单靠政府很难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扶贫。我国教育事业归属于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政府在保持原有宏观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非政府组织,能够有效减少政府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教育扶贫的低效率、高成本、滞后性等问题。

与政府通力合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由于政府相较于非政府组织具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因此对于一些类似亲近于民生的社会热点其对问题的敏锐性和预知性不高,容易产生公共危机等社会矛盾,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2]。非政府组织能够更好地、更加及时地“察民情”“映民心”“顺民意”,与政府合作并帮助政府化解这些社会矛盾。

二、阻碍我国非政府组织推动教育扶贫事业发展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从不同角度分析阻碍我国非政府组织推动教育扶贫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促进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

(一)从帮扶对象角度看

民众普遍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理解不够深刻,集中表现在“不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涵义”“不了解政府给予非政府组织参与教育扶贫事业的支持”“不知道非政府组织哪些行为活动属于教育扶贫”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民众减少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不利于非政府组织教育扶贫活动的开展。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公信力建设不足和对公民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

信任是彼此合作的前提。针对民众存在的种种疑惑,首先当地政府应该组织村干部学习会,使他们对非政府组织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明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就教育扶贫方面的合作关系,村干部向村民进行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使民众在心理上接受非政府组织的教育扶贫行为。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是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例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其官网上公开教育扶贫活动的具体流程、人员构成、经费支出等信息,开通民众与组织人员互动,对民众的疑惑和建议积极回应,不断增强民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赖[3]。

(二)从组织自身角度看

在国家全面贯彻深化落实“放管服”政策的大背景下,政府在推动教育扶贫事业过程中将自身一部分权力下放到非政府組织,使非政府组织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教育扶贫事业,但是,就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结构来看,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自身的自主性较差,而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衍生机构或附属组织,例如,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前身是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现任会长王刚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现阶段很难改变一些起步较早、比较大型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结构,但是未来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趋势是中小型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兴起,减少这些组织在申请事项过程中冗杂的手续是一个良好的对策,减少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尤其是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财政权和任免权的把控,给予非政府组织足够的空间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而提高效率。

(三)从客观因素角度看

影响非政府组织参与教育扶贫事业的客观因素有很多,首先,非政府组织参与教育扶贫事业是近些年新兴的一项活动,由于这项事业有待发展导致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章程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导致扶贫事业困难重重。其次,教育扶贫资金的不足和筹资资金渠道的狭窄导致扶贫过程缓慢而艰苦。最后,教育扶贫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简陋、民众素质较差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教育扶贫过程中各项预算外的成本增加。

法律和资金链供应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一些优秀的非政府组织例如北京百川公益基金会的做法值得其他非政府组织学习,其在网站上公开招募大学生去大山里支教,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和实习证明,同时还有保险保障大学生人身安全,大学生在支教期间不仅可以学到各项生活技能,还能收获宝贵的人生经历,许多学生纷纷报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耿丽萍.从公共事件思考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1(07):124-126.

[3]范和生,石纨雯.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05):88-91.

作者简介:王瑞麟(1994-),男,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阻碍因素非政府组织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农校对接”模式的发展动因与阻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中外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路径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高中英语长对话题型听力的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