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尤其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技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内外结合,增加阅读量,学会在对比中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进行自主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品味语言,感受文本的情趣;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交流阅读体验。这些方法都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閱读极其重要,然而不少学生却不懂如何才能高效阅读,或对阅读兴趣不大,阅读量不理想,无法深入到文本内部探究文本的内涵。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发生的这种种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切实增强阅读技能。
一、内外结合,多元比较
要增强阅读能力,首先就要提高阅读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所学的课本入手,合理选择适当的文本进行拓展阅读,研究教学目标,研究学生所学文本的特点,并相应地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内外结合的阅读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元比较,探究文本的差异性。
《晏子使楚》一文展现了晏子出使楚国的经过,当楚王想要羞辱晏子时,晏子用自己巧妙的言辞回敬了楚王,捍卫了自己和自己国家的尊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内外结合,多阅读一些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历史上还有不少人如同晏子一样,在面对君王时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文章时尝试比较一下这些人物的特点,尤其可以看看其语言、动作方面的异同点。”同时建议学生阅读蔺相如保护和氏璧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曹刿论战的故事,让学生在对比中尝试说出蔺相如、邹忌、曹刿等人物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语言艺术。
内外结合和比较的角度十分多样化,如可以根据课堂所学文本的主题进行拓展阅读,也可以根据课堂所节选的文本阅读其原著,在多种比较中,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制定计划,自主学习
不少小学生做事情缺乏计划性,往往在还没有设定有效的阅读计划之前就开始阅读。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促使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而这种制定阅读目标的方法正好能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一个计划,尝试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望梅止渴》等,然后再设定一些选读故事供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官渡之战》《华容道》《赤壁之战》等。此外,教师还要辅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如可以指导学生绘制表格,在表格中填写阅读日期、阅读时间、阅读篇目、主要内容、读后感等内容。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根据这张表格的内容进行填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阅读其他课外书籍,并在阅读前参考这一次的方法制定新的阅读计划。
学者宋峰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提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帮助学生制定层次化、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品鉴语言,体悟意趣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阅读时往往缺乏阅读技巧,阅读质量自然也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技巧,促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主旨。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例如,教师以《将相和》这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教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先学会标注,标注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写上拼音和解释,其次写下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在复读的过程中尝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如可以将蔺相如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语言、动作,尝试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如可以从蔺相如“就上前一步”中看出其胆量,从其对秦王说要指出和氏璧上的毛病时,展现出蔺相如的智慧。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表面感受其本质,探究作者的创作意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此方法阅读其他文本。
教师可以将课堂中的文本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品鉴,然后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阅读,尝试实践学到的阅读技能。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若学生能合理运用这个例子,则能进行知识内化,更好地抓住文本内涵。
四、分享交流,碰撞思维
学者宋峰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知识的输出能巩固和活化知识,令知识的内化得以实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分享交流,说出自己在阅读文本后的感受,或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碰撞思想,提高知识转化率。
《山中访友》一文展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的一些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而后尝试在分享讨论中探究如何创作此类文章。学生在广泛阅读后得到了一些体会,在互动交流中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有学生提出:“《山中访友》一文将看到的景物都比喻成了自己的好友,有人性化的感觉。而我阅读的另一篇文章《桂林山水》则没有这样,客观地描绘了桂林的风格,给人十分真实的感觉。我觉得这两种景物描写的方法都很好,给人各有千秋的感觉。”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有很多活动都适合小学生参加,如组织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组织学生写黑板报,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沙龙等。若能将交流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结合在一起,则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积累较多的词汇,掌握较好的语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读多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比较、品鉴、分享中积极展开阅读活动,则能令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美娟.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教育:海南,2014(6):83-84.
[2]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2):27-29.
[3]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60-62.
作者简介:
马丽婵,女,39岁,本科学历,语文小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镇语文教研员。多篇论文在县、市级刊物发表;2002年9月被评为“南粤优秀山区教师”; 2008年9月被聘为“肇庆市基础教育首批学科带头人”;2009年度获得“阅读之星”优秀指导教师奖;2016年申报主持的省级小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研究》已结题;2017年3月被聘为“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得怀集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