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2017-08-29 18:37沈进兵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小组合作改革

沈进兵

摘要:创新《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深化高校管理专业教育内涵建设,对培养现代化新型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现代企业的管理人才需求,构建管理学关键能力体系,并深度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模块化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开展《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以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关键能力;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230-03

一、引言

《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不仅要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既为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服务,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高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改革,仍摆脱不了教师主导、理论讲授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适应当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趋势的现实需要。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式、突显管理类专业特色、有效发挥《管理学基础》专业基础课作用,就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求。而德国学者梅腾斯“关键能力”概念的提出,为高校《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梅腾斯指出:“关键能力就是普通的、可以迁移的,与一定专业或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应对职业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1]。在我国,课堂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战场。通过关键能力培养与《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相融合,进一步深化高校管理专业教育内涵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二、构建《管理学基础》关键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能力”是具有普适性、迁移性的技能,它对人们的职业生涯乃至终身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管理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使命,对其关键能力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学生胜任就业岗位”、“企业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充分体现管理专业特色”的构建原则,来培养合格的、为社会所认可的管理专业生和管理后备人才。而实践《管理学基础》关键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的《管理学基础》课程定位,突出管理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及有效发挥专业基础课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管理实际运作的调查,不难发现,尽管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于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管理岗位应具有的关键能力标准不尽相同,但可对其具有共性的综合管理素质概括为包括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等在内的七大通用管理能力,如图1所示。

这其中,自我管理能力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对有效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核心。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们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2]。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个体达到自在自为的同时,减少社会、组织和他人进行管理监督的成本,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综合竞争力。而时间管理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则是速度竞争时代企业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基礎。速度竞争反映到管理层面,就是管理者要减少对目标毫无贡献的时间消耗、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有效化解管理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有效激励、有效授权、人际技能和团队管理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更高要求,也是手段。它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体战斗力,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三、小组合作与关键能力培养的内在契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小组成员的互动与个体经验的分享。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复杂的、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以及社会互动。它所关注的不只是单纯地教学方式问题,更多的则是包含了面对面互动、积极的相互依赖、个人责任、合作技能、信息传输以及实践反思在内的一整套体系。《管理学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学科交叉性,对学生自身知识的宽度、深度以及创新意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聚集效应,有效破解了《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形式死板、能力培养匮乏等现实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师生交流、个体创新、团队协作的效率和作用,切实提高了个人管理实践能力,达成了团队共同的学习目标。(见图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团队的附加作用,不断叠加各门各类信息,激发潜能,拓宽思路,最终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于小组合作始终。首先,异质小组的组建,本身就需要每个小组成员既要有较深刻的自我认识、合作精神和主体意识,又要懂得多角度、多维度看待问题,能够深入思考,批判思考。其次,小组合作还需要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任务分配过程中的授权、激励、人际和沟通,也是每个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最后,小组成员还要用管理理论来总结团队管理全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团队管理水平,以期团队能够脱颖而出。所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能够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激励、人际和团队管理等能力。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内在契合性。

四、《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1.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突出开放性和全面性。构建《管理学基础》关键能力培养体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对学生综合管理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门课或者一个学习阶段就可以实现的,它可能是终身学习的。因此,创新《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突破传统课堂观、教师价值观和学生思维惯性的束缚,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有的放矢地迈出改革的步伐,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终身学习理念是指“个体在一生中于各种生活环境,所进行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包括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目的在于增进个人的知识、情意、技能与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生涯发展、生活适应以及创新应变能力,并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国家发展”[3]。它是一个涵盖终身的与全面的学习概念,强调学习发生于各种环境与情景之中,其目的是建立自信和能力,适应社会变化。为此,《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开放性和全面性,即在“互动体验式教学”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和关键能力培养,使学习者能够根据其个人的需要及特点,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并在学习和接收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2.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要始终把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设计,要首先突破理论与实务的界限,以管理岗位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认知模块、技能模块和应用模块三大模块,并以管理案例、管理游戏、管理沙龙、管理项目等各种体验式小组学习任务,进一步驱动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还要积极转变角色,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帮助合作小组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对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与现行教学要求截然不同的技能,并且在未来实现增值。(见图3)

3.依托情景模拟教学,营造小组合作氛围。“关键能力”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跨职业能力,单纯依靠情景参与、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参与式教学,并不能真实体现《管理学基础》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社会性。为此,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系列实践性较强的情景,系统模拟一个组织的计划、组织、沟通、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情景,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浓郁的管理工作氛围。而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程体验虚拟组织的团队运营、日常管理、员工激励等特定情景,亲身体验管理奥秘,建构管理知识体系;主动探究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切实发现实际工作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及时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操作。通过模拟体验,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管理关键能力的提高。

此外,为了使《管理学基础》关键能力培养取得实效,还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创设沙盘模拟、企业管理项目等各类仿真实训项目,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和能力;搭建实践管理平台,定期策劃和组织系列管理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依托合作企业,开展“企业家进课堂”、“学习小组实地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管理责任意识、熟悉管理流程、感悟管理真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搭载移动数据平台,构建《管理学基础》翻转课堂。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成熟运用为《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架构载体丰富、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翻转课堂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好奇性,鼓励学生独到的自我见解和创新,更有助于帮助教师满足学生主动探究和尝试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理解社会,发展自我,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见图4)

参考文献:

[1]郑光梁,任翠.论高校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以《人力资源管理》“转动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2016,(3).

[2]冯雪芬.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1).

[3]叶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思考——基于管理者通用管理素质的培养视角[J].职教通讯,2011,(18).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小组合作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