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科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乡村医生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8-29 21:16胡兴娥沈曙红金卫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现代学徒制培养

胡兴娥+沈曙红+金卫华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培养乡村医生人才模式;方法:采用现代学徒制委托培养模式,学历学习和规范化培训“3+2”系统衔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临床实践“1+1+1”分段协同培养,政行校院四方合作、协同育人;结果:教学内容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就业与需求相对接;结论:多方协同、合作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医生的有效人才模式。

关键词:临床医学;现代学徒制;培养;乡村医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155-02

进一步优化我市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转省、市”的分级诊疗改革目标,构建本地三级医疗网络,推进基层卫生事业改革,培养本地基层医疗单位急需的乡村医生。2014年我市启动了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政—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1],三年内订单、定向、委托、免费培养乡村医生500名,补充本地乡村医生队伍。

一、培养模式:訂单委培,整合资源,协同育人

1.联合招生,订单委培。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计委”)和我校共同组织生源联合招生;各县(市、区)卫计局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需求,提出委托培养招生计划,与被录取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确定学生与乡村医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市卫计委与我校共同签署委托培养协议,明确学校和政府的责任,人才共育,责任共担。该模式自实施以来,共招收委托培养乡村医生500多名。由于我市有1400余个行政村,为实现每村1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的目标,市政府将订单委托培养协议延期3年,追加900名订单培养计划。

2.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在市卫计委的主导下,以部分市级医院、县(市、区)综合性医院为基础组建我校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医院)配备教学管理机构和临床教师队伍,学校和临床医学院(医院)的业务领导交叉任职进行教学管理。把各县(市、区)具有临床实践教学能力的综合型医院建设成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和实习基地,能够承担委培生的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做到政府引领行业主导、资源共建的现代学徒制的体制[2]。

3.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政府部门、医药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医院、学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全方位参与学生的培养及管理,确保质量。市卫计委负责统筹各方资源,组织生源,保证生源质量,安排学生认知实习及就业,监督人才培养过程;各级医疗行政主管部门、行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规范学生培养质量标准;临床医学院(医院)负责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实习等工作;学校负责制定培养方案和组织教学,承担思想政治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扎根基层、服务家乡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分段培养,全程临床

1.因地制宜,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农村医疗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医疗岗位常用技术操作的行业标准为基础,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根据基层需要,课程设置注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适当增加基础护理技术、中医学技术和地方病医疗等课程教学,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为基层所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实训—课间认知实习(见习)—毕业实习实践的教学体系。

2.工学结合,系统化分阶段人才培养。采用“3+2”模式,实施3年学校学历教育与2年行业规范化培训系统培养。充分利用临床医学院(医院)和本地基层卫生单位的资源,3年学历学习期间,采用“1+1+1”的模式分阶段进行培养,即1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开展校内实训,部分内容穿插在医院工学交替、临床见习学习中;1年在临床医学院接受专业课程的床边教学、案例教学;1年安排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轮转临床实习。3年后进入医院开展2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在校培养期间寒、暑假由市卫计委统筹安排进入基层单位进行认知实习。

3.全程临床实践,改革教学体系。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所有专业课开展教学查房、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到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的时间,加强基层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4.互聘共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和医院共同组建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团队,实行学校教师和医院医师双导师的教学。聘用医院医疗骨干为专业的楚天技能名师。学校按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医疗人员认定为学校兼职教师。学校负责医院兼职教师培训,医院负责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带教。学校将教师到医院临床实践和医院将医生的教学纳入考核内容,形成现代学徒制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3]。

三、培养特色:本土结合、资格引领、规培入门

1.本土结合。本地生源,在当年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录取为临床医学专业本地户籍的学生中,遴选招收定向委培就读乡村医生班。本土培养,根据宜昌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宜昌区域地方病的诊疗防控、中医学常用诊疗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全科医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使所学内容与宜昌区域农村医疗工作岗位相对接。本土使用,学生与政府签订服务当地乡村卫生室工作5年的协议。

2.资格引领。根据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及培训,提高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争取学生考试的通过率能达到50%。

3.规培入门。3年学历学习结束后,拟在本地的基层医疗机构中选择几所具有规范化培训资质的医院,对学生进行为期2年的规范化培训,巩固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由学校、政府、用人单位三方面共同组织入职前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给学生以约束,确保学生毕业即上岗。

四、政策保障:免费培养,乡村一体,后顾无忧

从经费、就业与人事制度政策等方面形成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4]。

1.经费支持政策:我市政府对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生给予了定额学费和生活费资助。学生毕业后若未达到签订的协议要求,需要返还拨付费用。

2.就业政策:学生完成学业并规范化培训合格后,根据工作需要、本人意愿和就近便利的原则,由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根据协议,学生毕业后应在工作岗位至少服务5年。

3.人事管理政策:我市政府出台政策,明确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管村用。乡村医生享受和乡镇卫生院相同的待遇,包括人事管理、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待遇,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通过“政—行—校—企”各方的共同努力,探索现代学徒制本土培养,服务当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医生模式,为我市加强基层卫生能力建设,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开展分级诊疗,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丽,梁文武,孙明慧,马文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6,(34):228-229.

[2]何爱华,刘怀兰.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50-54.

[3]黄雪薇.现代学徒制的校企教师互聘互用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12-13.

[4]钱峰,张玲.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6,(8):88-90.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现代学徒制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