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娜
【摘 要】数学课堂就是一个问题场,通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问题碰撞,学生和学生能够有效合作,使思维逐渐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课堂探究。有效的数学课堂,正是立足有效的问题,教师以此为基础,有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最终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有效教学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认知的基础,强调对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给教师明确地提出,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自主探究。如教学“圆的面积”,课始课件播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一想,栓在树上的小马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谈了不同的理由。由此引入课题,抓住契机带领学生进入了圆的面积的学习中。
2.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认知活动基本上都要依赖于具体的实物或图画,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去作为认知活动的起点。例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采用怎样求不规则橡皮泥的体积呢,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不规则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从而明确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3.创设创新的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存在于在新知的探求过程之中,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在新知的发展及综合运用的过程之中。 因此教学中要把对新知探求的不同方法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视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又一新的层次。例如:学生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自主的探究,将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师提出如果用一个三角形是否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问题,由于有刚才学习的经验,很多同学通过把一个三角形进行剪拼,同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后者对前者而言是发展和高一个层次的创新。
二、数学问题的提出
1.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境等一系列教学行为中自觉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
2.让学生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强调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从生活走向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数学回到生活。 例如一年级“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提出“教室里的学生多,老师少”;教室左边有三盆花,右边有两盆花,“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盆花?”等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教学中,很多时候虽然有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但仍然需要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去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形状像这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经过观察与操作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物体有6个面,形状是长的;每两个面埃在一起有一条直直的线;形状又显得很方”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数学问题的解决
新的课程标准强調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去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创设知识发展延伸,可供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线,即通过情境恰当地提供诱因,激疑,引思,引发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经历“感知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感悟。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学具,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而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积。这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师没有把数学只作为思维的结果去教,而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舞台,借助于情境提供的信息,恰当生疑,使学生的“探” 有载体、有过程、有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学生自己探究,创造出来的。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所表现的是独立的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研究学习,即在教学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支持新的学习环境。试想,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激励下,在数学问题的导向下,如果占有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四、小结
教师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驾驭教材,轻车熟路的把知识给学生讲清楚,也不仅仅认识停留在学生记忆,理解,掌握的层面,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体现了教学的真实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