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炳梅++赵静娇++吴郭锐
摘 要 介绍了元江县曼来镇大西蒿片区生态综合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地点情况、治理原则、采取的治理措施和治理后土地利用情况,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开展该项目后,经济作物增加总产值498.75万元,农民年收入增加2 293元,纯收入增加719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曼来 ;大西蒿片区 ;小流域 ;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7
Benefit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tegrated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ject of Daxihao District of Manlai Town, Yuanjiang County
YIN Bingmei ZHAO Jingjiao WU Guorui
(Yunnan Rundian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 Consulting Co., Ltd, Kunming, Yunnan 65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benefits of 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ject of Daxihao district of Manlai Town, Yuanjiang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project,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economic crops increased by 4.987 5 million yuan, the annual income of farmers increased by 2293 yuan, net income increased by 719 yu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is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ject obtained the good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 Manlai ;Daxihao district ;small watershed ;benefit analysis
據史料记载,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山区农民为了利用沟道进行农林生产,很早以前就开始闸沟垫地、打坝淤地,对小流域实行坡沟兼治、综合治理[1]。根据水利部规定,中国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小流域概念,是指面积小于50 km2的流域。小流域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如今,中国许多省份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使当地的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2]。小流域治理在水土流失地区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小流域治理是强化农业基础,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3]。
1 项目实施地点概况
1.1 资源情况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红旗村委会位于曼来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22 km,属哀牢山脉,地势较陡,地形起伏,地面高程为1 000-2 000 m,总国土面积34.2 km2,林地面积3 048.87 hm2。山区年均降雨量达1 400 mm,年均气温18 ℃,最高海拔2 398 m;热坝区年均日照200 d,年均气温21 ℃,终年无霜,最低海拔436 m。植被覆盖率50 %,森林覆盖率25 %。项目区灌溉用水水源为磨房河水库,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灌区,水资源丰富,满足生产需求。在该区域开展生态综合小流域治理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与基础设施条件。
1.2 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
项目区涉及小流域治理面积333.33 hm2。其中,种植桃树150 hm2,种植柑橘183.33 hm2;桃子平均亩产2 800 kg,年总产量630万kg;柑橘平均亩产4 200 kg,年总产量1 155万kg。干旱缺水型面积333.33 hm2。
据计算,全乡平均每年每一公顷土地流失土壤3.5 t,全区土壤侵蚀模数多年平均值为1 715.34 t/(km2·a),年平均侵蚀深度1.51 mm。
2 水土保持治理原则、治理措施和治理后土地利用概况
2.1 治理原则
在治理中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生态相结合、治理与群众脱贫相结合的原则[4],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标,以生态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时,遵守以下原则。
2.1.1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生态小流域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突出加大对粮食核心产区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
2.1.2 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
根据平原、丘陵等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生态小流域协调发展。优先改造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小流域治理工作。
2.1.3 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
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片。
2.1.4 坚持综合投入、合理开发的原则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
2.1.5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生态小流域治理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生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
2.1.6 坚持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的原则
生态小流域治理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聚集多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严禁形象工程。
2.2 治理措施
2.2.1 水利措施
项目区现没有完整的灌排系统,仅有少量散水可供农灌使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作物因灌排不畅无法正常生长发育,产量低。所以,灌溉系统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项目区农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本次工程建设DN150镀锌输水管2条,总长6 km;DN125镀锌干管4条,总长7.5 km;DN50镀锌支管55条,总长42.7 km;50 m3蓄水池12座,30 m3蓄水池55座,沉砂池2座,闸阀井70个,安装给水栓854个,灌溉面积达246.67 hm2。
2.2.2 农业措施
本项目农业措施为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土壤改良33.33 hm2。
2.2.3 科技措施
本项目实施的科技措施主要是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培训会、现场会、广播、电视、黑板报、印发资料、田间地头宣讲、现场指导等培训形式。本项目计划完成对项目区热带、亚热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培训500人次,使项目区科技覆盖率达100 %。
2.3 治理后土地利用概况
在施工期,铺设管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开挖淤泥及土石方,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减少水土流失。在运行期,几乎不产生水土流失。
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0.86,年节约灌溉水量54.39万m3,占灌溉需水量的48.84 %,节水效益十分明显。灌溉面积达246.67 hm2,土壤改良33.33 hm2,治理小流域面积333.33 hm2。
3 财务评价
工程总投资555万元,建设期为6个月,正常运行期为15年;根据云南省类似的生态综合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统计资料,年运行费率平均为固定资产投资的2 %左右,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已建类似工程运行情况,本工程年运行费率按2 %估算为11.10万元。
设定基准收益率ic=8 %。
(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CI-CO)t(1+FIRR)-t=0
式中: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期的凈现金流量;
n——项目计算期。
当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基准收益率ic=8 %时,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行。
(2)财务净现值(FNPV)
FNPV=■(CI-CO)t(1+ic)-t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
(3)投资回收期(Pt)
Pt=T-1+■
式中T——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零的年数。
通过计算得出本项目投资回收期(Pt)为4.96年。
大西蒿片区生态综合小流域,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4.51 %,按8 %的基准收益率计算财务净现值为635.5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96年(表1、表2)。因此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灌排畅通,土壤肥力提高,各作物亩产提高,桃子平均亩产可达3 050 kg,较改造前增加250 kg,年总产量686.25万kg;柑橘平均亩产可达4 500 kg,较改造前增加300 kg,年总产量1 237.5万kg。合计经济作物增加总产值498.75万元,农民年收入增加2 293元,人均纯收入增加719元。
4.2 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后,农田排灌系统完善,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田间道路畅通,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林、牧、副各行业的协调高效发展,对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4.3 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遏制农业生态恶化趋势;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将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流域内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5]。
该项目具备项目实施的自然资源、物质条件及技术基础。在技术、经济、环境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是切实可行的,建成后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实现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转化。坚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无论从近期看,还是长远看,都可以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6]。
参考文献
[1] 张洪江,张长印,赵永军,等.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14(1):131-137.
[2] 陈 园,张 勇. 浅析如何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4(4):53.
[3] 肖丹丹. 探究小流域治理的作用及综合治理措施[J]. 建筑工程与设计,2016(7):1 452.
[4] 白 丹,孙 健,王 勇,等.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模式——以宁强县冉家沟小流域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 072-1 074.
[5] 杜举国,杜骁平. 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01(3):67-69.
[6] 陈维杰,李重新,李 战,等. 浑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3,22(2):82-85.